眼睛疲累,眼睛乾,認識陰蹻脈
IPFS
陰蹻脈不通
眼睛常常感覺沉重,眼瞼下垂,疲累,打不開,眼睛乾澀
下肢還會有內側痙攣、拘急、外側弛緩的困擾
《黃帝內經•靈樞》:
「陰蹺脈者,少陰之別, 起於然骨之後,上內踝之上,直上循陰股,入陰,上循胸里,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鼽,屬目內眥,合於太陽、陽蹺而上行。」
這是陰蹺脈的循行路線,
它從腳跟部中間開始,經「照海穴」(即腳底部),然後過內踝,直接到達下肢的內側,入於兩腎中間,接著從胸部到達咽喉,交會於眼部的「睛明穴」。
陰蹺脈交會於「照海穴」、「交信穴」、「睛明穴」,左右共計6個穴位。
「陰蹺脈」的穴位不多,但功能卻非常強大,
道家稱其為「生死根」「復命關」,
因為我們的任脈、督脈、沖脈都是從它那裏而起的,
可以說此脈一動,三脈皆通。
它也是奇經八脈的總源,聯繫我們的眼、腦、咽喉重要器官。
《黃帝內經》講述作用:
「蹺脈者,氣並相還則為濡目,氣不榮則目不合。」
這裡的蹺脈是指陰、陽蹺脈,也就是說人體只有陰陽氣相併,才能濡養眼目。可見,陰蹺脈與人的眼目休戚與共,
陰蹺脈是掌管我們行動和眼目的要脈
陰蹺脈有病
人就會有眼、目方面的障礙發生。
人體下肢還會有內側痙攣、拘急、外側弛緩的問題發生(膝蓋內八)。
病人眼瞼下垂,同時眼睛也可能易出現乾澀、不適等症狀。
舌苔白而色淡,脈象又虛弱無力。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