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再戰:革命,不是勝利,而是失敗了如何繼續,革命,不是因為恨惡什麼,更是為了守護什麼
社群上有人將原文片名<One Battle After Another>趣譯為<連戰>,巧妙「簡語」藉政治人物的名字破題,瞬間點出滿滿政治味。但原文裡的” After Another”其實更值得探究,那含有一而再再而三、不論成敗的續航力,意義遠大於如同煙花的砲火;相比簡化後的「為戰而戰」,本片更在意人們「為何」革命、為何「還要」革命?尤其對所謂「前仆後繼」想追問的是:在我們之後,又是什麼使下一代仍不願被招降?
而在全片中段徹底消失的母親形象,正是整部電影藉以提問的巨大空白。
母親,革命之路
出生於革命世家的Perfidia(Teyana Taylor飾),初登場就是虎視眈眈的躁動模樣,她緊盯目標、熟知計畫,張口就來的革命宣言、一槍在手的連珠砲轟,都能讓她感受高潮—而性,正是最露骨的比喻,不論是和愛人Bob(Leonardo DiCaprio飾)放置炸彈後,不斷央求就地打野砲,或是背地和軍方死敵Col. Steven J. Lockjaw(Sean Penn飾)發生關係,Perfidia倍受「激情」驅動,追求的更貼近私我的慾望,「革命」似乎只是繼承般不作他想,缺乏她自己的主張。
當她生產後,敏感於愛人的重心移轉,感覺自己成了一團不被愛的肉體,Perfidia毅然決然忽視Bob期待她負起的「責任」,拒絕成為「必然」的母親角色─這次,她才真正「生」出了反抗的意識,以強烈的女性自覺一反傳統敘事裡總是男性為了實現自我而拋妻棄子的套路。
然而重返革命前線的 Perfidia,在搶劫時意外開槍殺人。這與她先前在荒野中毫無目標、毫不猶豫地扣下板機所感受到的爽快形成對比,直到真正目睹自己成為「剝奪者」,她才明白性命的脆弱與活著的艱難。被捕後,她終於得面對:過去高談闊論的革命,究竟是在革誰的命?於是為了保全自己,她選擇供出同夥,她向來以為「自由是無所畏懼」,卻未曾想到自由同時意味著無法承受的代價。作為人們痛恨的告密者,她斷絕了前半生的癲狂與風光,成為被取消的存在。
女兒,從承繼到成長
片中第二個「繼承者」是女兒 Willa(Chase Infiniti 飾),角色從襁褓直接跳接至16歲的模樣,這個剪接象徵她對母親與革命的認知,皆來自父親的片面敘述。而Willa的成長是從自以為叛逆的青春期,真正體感何謂現實世界的反抗;她揭開和母親有關的真相,學習與身世共處,進而選擇參與議題、付諸行動。
除了缺席的母親Perfidia,三個「父親」對 Willa 的生命也產生深遠影響。
生父,渴望歸屬的慾望
一出場,Lockjaw窩椅熟睡、雙腿大開,體現了既得利益者的鬆懈感;當Perfidia率著法國75隊潛入,反倒讓他異常興奮。就本性而言,他與Perfidia更為相近,他們都是臣服感官慾望的動物,兩人都掌握所屬團體中理所當然的權威;只不過Lockjaw站在「革命」的對立面,更準確地說,他是個政治的投機分子,懂得選邊站同時往上爬。
「聖誕冒險家俱樂部」正是他夢寐以求的「歸屬」。這個基督教右派精英體系,仇視性「排外」對比Lockjaw無所不用其極的渴望「融入」,形成強烈諷刺;然而從每次會晤時,Lockjaw不成套西裝的混搭風格,早已明示他的「非我族類」,果然Willa身世的真相,成了他究竟能否被接納的關鍵。
再一次,性,被擺放在決定性的位置,此刻卻不僅僅是本能慾望,性成為了政治。有形的疆界稍能阻攔移民流動,但無形的混血是從基因打破「天賦」給予的某種專制權利。Lockjaw錯在以為Willa是他不得不解決的問題,卻忽視自身本質與該團體格格不入—即便有著白人、男性、政治正確的標籤,他卻在慾望上不夠純粹。
Willa在小教堂中與之抗衡的戲份相當精彩,尤其基因檢測結果出爐,Lockjaw的氣勢明顯屈居下風,儘管沒有真正的「弒父」情節,Willa的存在和Lockjaw的活卻是一道單一選擇題,而結局也象徵她斬斷了基因、血統的承繼,成為一個「自由」的個體。
精神之父,從容的強大
由Benicio Del Toro飾演的Sensei Sergio St. Carlos是Willa的第二個父親,儘管戲份較Lockjaw、Bob少得多,但這個角色一旦出現鏡頭前,就是亮點所在。他的首度出場,是在Willa俐落完成一套段位後,點出形勢之外沒能注意到的細節:「妳沒有在呼吸」,像是要求她將攻與防融入自己的生活,一如他自己一邊正正經經開起道館營生、一邊暗地協助大量移民落腳美國。他的精神性內化到日常中,即使面對Lockjaw領兵查緝、或是Bob出包,他一樣不疾不徐地按部就班、隨機應變。也是在他的指導下,才有後段Willa冷靜、聰慧的「自我救贖」。Sensei作為她精神上的父親,展現出人擁有「成為哪樣的人」的自由意志,不被環境改變、不被處境摧折,正如他被警察攔查,依然能雙手高舉、翩然起舞那般從容、強大。
養父,韌性的新遺傳
至於養父Bob,他的首個鏡頭是他拖著工具、姍姍來遲地加入革命行動,他不是主動高談闊論、炒熱激情的演說家,而是炸藥爆破後才有底氣高喊宣言的那種人。為逃離追捕,他不情願地帶著Willa隱姓埋名,16年戰戰兢兢的時光,使他精神緊張卻又疲憊不堪。
Leonardo DiCaprio太適合這樣窩囊的戲路,他向來過度用力的演技(與眉頭),本就具有荒謬感,使Bob的喜感渾然天成。實際上這個角色並沒有推進劇情的功能,影響性也遠低於Lockjaw和Sensei,觀眾更是眼睜睜地看著他不斷挫敗:從過去的「革命英雄」活成鬆散的樣子、遺忘密語的無能暴怒、提著沒有鍛鍊的身軀努力跟上靈活的滑板少年、在荒漠失去方向依然想方設法前進追索。他總是慢一步、掉鏈子、未完成,然而,這個角色的平庸正映照了大多數的平凡人。
革命,不是勝利,而是失敗了如何繼續,革命,不是因為恨惡什麼,更是為了守護什麼。Bob這個非典型英雄,擁有的只是最純粹的事物─全片沒有濫情地談親愛,甚至他的父愛也沒有血緣的「合理性」,但對Bob而言,Willa就是當下唯一且重要的目標,而這種失敗者的韌性,也在16年的光陰裡,成為新的「遺傳」,使Willa有力量去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革命者,該寄望何處
<一戰再戰 One Battle After Another>是一部看了爽快的電影,但它的深刻或許要超越政治比喻、喜劇角色。片中圍繞的移民與跨種族議題,隱隱帶出一種矛盾:當顯性的、甚至訴諸法律的排外勢力,使世上不再存在所謂的夢想之地,那麼渴望更好生活的人們,又能寄望於何處?或許直到那時,已不再是合法與非法的問題、壓迫與被壓迫的姿態,人人都將是革命者,都有聲音、都有權力去戰鬥。
革命不是#,革命是,勇於成為失敗者。
(本文首發於VOCUS:失敗者的偉大勝利│一戰再戰 One Battle After Another )
同場加映:
革命的浪漫幻滅<巴黎初體驗>:當激情退去,原生革命者的茫然
青春殘恨<恨>:革命意識的覺醒
絞生的神聖性<一念菩提>:赤手空拳對抗國家、父權壓迫
比「愛」更深<日麗>:同樣是失敗者形象的父愛展現
如何坦然成為一個失敗者<美國心玫瑰情>:「失敗者」是否是美國中產階級的最終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