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穆伈翎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 真分级制度为何无法诞生?

穆伈翎
·

一、制度自缚的两条暗线:

暴露恐惧 × 解释权依赖

🩸 暴露恐惧:写清底线 = 自曝命门

分级意味着划定边界。
而一旦边界被书面明确,监管逻辑也就随之显形。

  • ❌ 禁拍贪腐题材 = 承认腐败严重

  • ❌ 禁涉官员桃色 = 默认权色交易存在

  • ❌ 禁挑战体制结构 = 自曝统治脆弱

这不再是审查内容,而是内容背后的控制逻辑被反转曝光。
权力机制的第一性本能是:不可被解释。

写清底线,就等于说出了“我害怕什么”。
而权力不会写这个。


🔒 解释权依赖:橡皮筋策略的终结

当前内容治理,依赖一种“可伸缩执法逻辑”:

橡皮筋审查法则:

  • 拉紧时你违规

  • 放松时你合规

  • 标准始终不可预测

而真正的分级制度,意味着改用钢尺:标准稳定、尺度固定、规则清晰。
这对维稳系统构成系统性威胁。
因为失去弹性裁决空间 = 失去对恐惧的垄断制造能力。


二、用户想象 vs 权力现实

——认知错位的现场表征

| 用户幻想            | 权力运作             | 现实案例                        |
| --------------- | ---------------- | --------------------------- |
| “分级后我能做《政权模拟器》” | “条款可加注释:最终解释权归我” | 《冰汽时代》:因剧情暗示“越界政策”被区域下架 |
| “按表执行就不会出错”     | “雷区可动态更新、即时加载”   | 《动物森友会》:因用户自建“自由标语”遭封禁  |

分级制度的幻觉在于:
用户以为它是“内容许可协议”,
实际它是“责任转移机制”。


三、荒谬日常的机制化表征

📊 审核算法原型(推测):

过审概率 ≈(监管者睡眠质量)×(舆情热度)×(平台背景)÷(内容暗示深度)²

📁 案例对照法(现实版):

🎯 案例 1|《瘟疫公司》:病毒传播≠意识传播

🎮 游戏内容:模拟病毒在全球传播过程,玩家可自定义病毒特征,进行“全球感染挑战”。
📵 中国区封禁时间:2020年2月
📄 官方理由:含“违法内容”

深层机制暴露
尽管没有直接影射中国,但游戏中“流行病×治理”结构,让“政策—后果—代价”的链条变得可计算。
分级若存在,该游戏可标记为“18+可模拟生存危机”。
现实中却是:机制对“隐喻模拟”的恐惧程度高于暴力血腥。


🔤 案例 2|《Typoman》:字母拼词也踩雷

🎮 游戏内容:拼接英文字母组成单词影响场景变化,例如拼出“light”照亮道路、“hate”召唤敌人
📵 中国区下架时间:2021年,未公开官方声明

深层机制暴露
虽然没有具体叙事,但游戏赋予玩家通过词语表达影响世界的能力。
在审查逻辑下,这种“用户生成的模糊内容”被视作潜在威胁。
哪怕没有“内容问题”,文字的自由组合本身也具有“制度不可控性”。


四、开发者的结构性自阉段位表

| 阶段    | 策略    | 行为描述                |
| ----- | ----- | ------------------- |
| 🟫 青铜 | 基础回避  | 主动删骷髅、血腥、异教符号       |
| 🟪 白银 | 修辞替换  | 把“尸体”改为“昏睡者”        |
| 🟨 黄金 | 预提交协商 | 未和谐版本先送审,“领导指哪我删哪”  |
| 🟦 王者 | 完整内化  | 直接不做敏感内容,被评“自律企业”😇 |

自阉成为系统协同的一部分,
不再是反抗的结果,而是适应的奖赏。


五、结构总结:

分级制度为何“无法落实”?
因为它一旦真正落实,
恐惧就必须显形,规则就必须书写,
而权力将不再是“不可解释的神祇”,
而是变成被量化、被批注、被复刻的行政程序。


就像皇帝站在织布机前,假装织布;
群众鼓掌说“这布料真细致”;
实际什么都没织,
只是没人敢说出来:

这就是空气。

CC0 公众领域贡献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