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Miles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練習不想要」第二章導讀

Miles
·
·

快樂極簡的秘笈,就是清理你的身外之物。

不知道正在看這篇文章的讀者有沒有這樣的感受,
每當你的房間裡的物品是非常雜亂的且散亂一地的,心情就會煩躁,
而當我們開始動手去整理垃圾以及不要的物品,還有將東西歸位,頓時間就會覺得心情比較輕鬆愉快。
如果你有曾經有過這樣的感受,這就是清理身外之物的威力。

書中有提到清理物品的六個原則,以下

1、你才是主角:物品就是要被使用,如果這件東西是因為人情而收下來,擺著很久也沒有拿出來使用,就該清理掉,永遠都要記得,你才是主人,不需要的物品即使再新穎,沒有為你所用就沒有用處。

2、囤積是匱乏,而不是愛惜:愛惜一件物品,應該是要常常使用,且用心維護它,而不是只是擺設,沒有讓物品發揮它的功能。

3、拋棄與否決:這個原則是什麼意思呢?

要堅決拋棄會帶來負能量的東西,例如:壞掉的窗簾、髒掉的地墊、斷掉的椅子,壞掉的東西可以做更換或維修,不需要因為是某個特別的人送的,而對他念念不忘,反倒影響自己的生活。

否決那些長期擺放不會使用的東西,不會使用到的包包、舊書、塑膠袋、多餘的杯墊...等等,如果現在不會用到,以後不會用到,那麼就沒有留下的必要。

4、好東西應該馬上使用:正如前面所說,東西買回來就是要被使用,不然沒辦法讓它發揮它應有的價值,若是買回來的跑鞋不穿,那試問,什麼時候才要開始培養跑步的習慣?

5、總量不變、淘汰升級:秉持著一進一出的原則,才會讓你在買東西的時候,認真考慮是否為「需要」還是「想要」,才不會讓空間越來越小。

6、任何地方都要留白:不是非得要把空間塞滿才叫富足,反而是要讓空間留白,這樣不僅找東西好找,整理起來方便,管理起來也不傷腦筋,好處多多,需要的東西留下,不需要的不用留著。

另外,在清理身外之物時,不只是物質上被清理了,連心靈上的情緒與牽掛也一併被清理。

舉例來說,物品寄託著自己或他人的情緒,通常會有以下這些想法,
東西還有用處,捨不得丟掉,說不定之後還會用到,
新買的物品不用很可惜,但我已經有一支手機,放著以後會用到,
食物沒吃完,但現在也吃不下,不能丟掉會浪費,而且我也會有罪惡感,
通常這樣下來,東西就會一直囤積在那裡,
倒不如在當下就決定怎麼樣處理,送人、丟棄,在真正需要使用的時候,再去購買。

最後,提供書本給的整理心法,讓大家判斷需不需扔掉這些用品。
問每個物品以下的問題,然後根據自己的判斷做出清理。
1、我喜歡用你嗎?
2、我對你足夠滿意嗎?
3、你能給我帶來很好的感覺嗎?
4、我以後會經常使用嗎?
5、你有充分的理由留下來嗎?

試試看吧!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