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你知道自己是誰嗎?從一個太魯閣族尋根經驗看見多元文化社會最核心的問題—《先自己自己,再一起一起》
一個太魯閣族女兒「回家」的故事。回到自己的經驗去尋找,回到家族裡的故事去尋找,把會呼吸的歷史找回來。

「文化」到底是什麼?因為已經習慣從文字去接收知識,我們似乎經常把「文化」和「歷史」視為相同的東西,認為所有的文化都應該有個「標準/正確答案」,而忘記它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不只時常變動也難有統一性。從表面上來看,《先自己自己,再一起一起》是一位太魯閣族原住民覺醒的歷程,但在閱讀的過程中,那些過去在制式教育當中的框架也將受到挑戰,尤其是當尊重多元價值成為主流論述,它也有助於讓我們理解所謂「尊重多元」所必須代表的意義。
這是她尋根的歷程 也是對於讀者的邀請
身為一個漢人其實很難理解原住民族所必須面臨的掙扎,更不用說是必須經過長時間抗爭,才能夠為自己正名的「太魯閣族」;而《先自己自己,再一起一起》的特點在於,作者吳雅雯用了非常直白、易懂的文字,就像是一封信一樣把那些複雜的心境,盡可能傳遞給了讀者。
明明「文化」就在身邊的家人身上,卻一度只能夠用外界的視角來觀看自己,並且因此而迷失,到後來才學會從自己的父母、部落的歷史,以及原住民在漢人主流社會與資本主義所經歷的創傷,重新掌握自身的詮釋權。吳雅雯的經驗不只是原住民族可能面臨的矛盾,更是現代許多人在長年獨尊華語教育與大中國史觀下,阻隔在自己與根源間的巨大阻礙;也因此她的分享,或許也能夠啟發正因此處在迷惘、失根狀態的人們。
歷史是會呼吸的!文化的範疇也遠比我們想像得更廣
對我來說,除了那些關於原住民族的多元觀點,像是習俗可能在同族的不同部落有不同的形式,還有習慣以口語和經驗進行的傳承,印象最深刻的還是談到「會呼吸的歷史」的段落。也就是當族裡的長輩分享著自己織布的圖樣,卻被所謂專家學者質疑那不符合「傳統文化」,實際內涵與象牙塔間充滿諷刺的衝突,也更讓人清楚看見文化研究本身所可能存在的盲點。
「你知道你自己是誰嗎?」書中一開始的問句,在經歷了整趟旅程之後,就算是身為文化相對主流的漢人,似乎也變得不那麼容易回答。尤其是當網路如此發達,全球文化透過社群軟體不斷雜糅的情況下,似乎已經沒有人能避免被同化的風險。儘管看似重複,但書名當中的兩個「自己」與「一起」同時也帶有不同的詞性與意義,就如同作者的經驗,面對一不注意就會迷失的威脅,唯有回溯自我的根源、穩住那些構成「我是誰」的根基,我們才能一起建築共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