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性 ── 唯唯諾諾使人辜負了自己

好青年荼毒室(哲學部)
·
·
IPFS
·
在一些備受爭議的事情上,如果我們為了要令他人好過一點而放棄自己的道德信念與準則,同時就是為了取悅他人而放下了自己的尊嚴。關於這種人的惡習/過錯的討論中,康德的理論是至為經典的。人有理性的能力,而這能力使得我們值得所有人尊重。因此,人有受他人尊重的權利,亦即尊嚴。
圖片來源:好青年荼毒室-哲學部

原文刊載於好青年荼毒室-哲學部

文|MK老師

難度︰★☆☆☆☆

  曾經有一位哲學教授騷擾女學生,但受他指導論文的另一位女學生 Martha Nussbaum 卻為他說一些好話。Nussbaum 憶述,事後另一位哲學教授 Bernard Williams 就這件事跟她談:「你的支持與鼓勵有其代價。你的尊嚴被人劫持了。你實在不用忍受這些。([T]here is a price you are paying for this support and encouragement. Your dignity is being held hostage. You really don’t have to put up with this.)」

  在一些備受爭議的事情上,如果我們為了要令他人好過一點而放棄自己的道德信念與準則,同時就是為了取悅他人而放下了自己的尊嚴。

  關於這種人的惡習/過錯的討論中,康德的理論是至為經典的。

  人有理性的能力,而這能力使得我們值得所有人尊重。因此,人有受他人尊重的權利,亦即尊嚴。

  康德(及其追隨者)會說,當我們為了取悅他人而放下了尊嚴,就是把自己當成是他人的工具。與此同時,我們就違背了對自己應付的責任,辜負了自己。這個惡習/過錯叫做奴性(servility)。

  對康德來說,奴性是一種「偽謙恭」,粗略地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 讓人恣意踐踏你的權利而不與別人計較。
2. 欠別人的債太多而使得自己地位低微。
3. 對別人不斷唯唯諾諾、恭恭敬敬。
4. 面對肉體的痛不斷抱怨與哀嗚。
5. 拜倒或臣服於某人或某物。

  在生活裡,人們很容易混淆了奴性與謙恭。如果我們誤以為謙恭就是將自己的價值踩低而抬高別人的話,那就會被所謂「偽謙恭」的奴性掣肘。如果一味只肯定自己的價值,我們又會成為一個自大而不得謙恭的人。因此,要避免奴性而不致自大的關鍵是,我們要在肯定自己價值的同時,又要知道自己的限制與他人的價值。

  關於這個話題,筆者有一件發生在小學時候的事,特別深刻。

  一次小學的早會前,筆者因一些瑣事而惹惱了同學,被他揮拳打了一下面額,結果嘴角上的瘀血引起了其他同學的注意。隔天,有人替我不值而告發那位同學。我不知為何竟然替他作了一個謊言,說我母親知道此事也知道我原諒了他。老師可能深受感動或無話可說,亦不再追究。我想,這算是一則奴性作怪的事吧。

  不過,奴性這概念也伴隨着一堆問題:如何才算有奴性?純粹為了禮貌而稱許別人不算錯誤吧?我們可以責備別人有奴性嗎?他只是在犧牲他自己的尊嚴,與他人可干?人真的有一種對自己的責任/義務嗎?似乎可以算作有「奴性」的行為有很多,它們對錯的程度卻不一,我們可以如何理解?

  室友也不妨想想,我們日後再深入談這些問題。至此,暫且留一首詩作結︰

他躬着腰
永遠回答 是 是

他的是
是例行公事

唔 他的虛偽變成真理了
在世故編成的公事包裡

── 舒巷城,〈他的是〉

 

相關參考︰
舒巷城,《回聲集》,花千樹。
Wood, A. W,《Kantian Ethic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好青年荼毒室官網
好青年荼毒室Youtube
好青年荼毒室Instagram
好青年荼毒室Patreon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好青年荼毒室(哲學部)(此帳戶由 Matters 團隊代為管理) 哲學人團體。目標是把循規蹈矩的好青年帶進哲學的世界。 文章有深有淺,古今中外,無所不談。在這裏,一切都可以被質疑、反省和追問。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奴性 ── 唯唯諾諾使人辜負了自己

好青年荼毒室(哲學部)
·
·
IPFS
·
在一些備受爭議的事情上,如果我們為了要令他人好過一點而放棄自己的道德信念與準則,同時就是為了取悅他人而放下了自己的尊嚴。關於這種人的惡習/過錯的討論中,康德的理論是至為經典的。人有理性的能力,而這能力使得我們值得所有人尊重。因此,人有受他人尊重的權利,亦即尊嚴。
圖片來源:好青年荼毒室-哲學部

原文刊載於好青年荼毒室-哲學部

文|MK老師

難度︰★☆☆☆☆

  曾經有一位哲學教授騷擾女學生,但受他指導論文的另一位女學生 Martha Nussbaum 卻為他說一些好話。Nussbaum 憶述,事後另一位哲學教授 Bernard Williams 就這件事跟她談:「你的支持與鼓勵有其代價。你的尊嚴被人劫持了。你實在不用忍受這些。([T]here is a price you are paying for this support and encouragement. Your dignity is being held hostage. You really don’t have to put up with this.)」

  在一些備受爭議的事情上,如果我們為了要令他人好過一點而放棄自己的道德信念與準則,同時就是為了取悅他人而放下了自己的尊嚴。

  關於這種人的惡習/過錯的討論中,康德的理論是至為經典的。

  人有理性的能力,而這能力使得我們值得所有人尊重。因此,人有受他人尊重的權利,亦即尊嚴。

  康德(及其追隨者)會說,當我們為了取悅他人而放下了尊嚴,就是把自己當成是他人的工具。與此同時,我們就違背了對自己應付的責任,辜負了自己。這個惡習/過錯叫做奴性(servility)。

  對康德來說,奴性是一種「偽謙恭」,粗略地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 讓人恣意踐踏你的權利而不與別人計較。
2. 欠別人的債太多而使得自己地位低微。
3. 對別人不斷唯唯諾諾、恭恭敬敬。
4. 面對肉體的痛不斷抱怨與哀嗚。
5. 拜倒或臣服於某人或某物。

  在生活裡,人們很容易混淆了奴性與謙恭。如果我們誤以為謙恭就是將自己的價值踩低而抬高別人的話,那就會被所謂「偽謙恭」的奴性掣肘。如果一味只肯定自己的價值,我們又會成為一個自大而不得謙恭的人。因此,要避免奴性而不致自大的關鍵是,我們要在肯定自己價值的同時,又要知道自己的限制與他人的價值。

  關於這個話題,筆者有一件發生在小學時候的事,特別深刻。

  一次小學的早會前,筆者因一些瑣事而惹惱了同學,被他揮拳打了一下面額,結果嘴角上的瘀血引起了其他同學的注意。隔天,有人替我不值而告發那位同學。我不知為何竟然替他作了一個謊言,說我母親知道此事也知道我原諒了他。老師可能深受感動或無話可說,亦不再追究。我想,這算是一則奴性作怪的事吧。

  不過,奴性這概念也伴隨着一堆問題:如何才算有奴性?純粹為了禮貌而稱許別人不算錯誤吧?我們可以責備別人有奴性嗎?他只是在犧牲他自己的尊嚴,與他人可干?人真的有一種對自己的責任/義務嗎?似乎可以算作有「奴性」的行為有很多,它們對錯的程度卻不一,我們可以如何理解?

  室友也不妨想想,我們日後再深入談這些問題。至此,暫且留一首詩作結︰

他躬着腰
永遠回答 是 是

他的是
是例行公事

唔 他的虛偽變成真理了
在世故編成的公事包裡

── 舒巷城,〈他的是〉

 

相關參考︰
舒巷城,《回聲集》,花千樹。
Wood, A. W,《Kantian Ethic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好青年荼毒室官網
好青年荼毒室Youtube
好青年荼毒室Instagram
好青年荼毒室Patreon

All rights reserved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