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火種,不滅於風中」——劉曉波逝世八周年祭

思烤空间
·
·
IPFS
·
刘晓波是作家,是詩人,是學者,是異議者,更是一位中國公民。他的一生,是對「說真話」三個字最深刻的註腳。他在《我沒有敵人》中寫道:「仇恨腐蝕人的智慧和良知……我沒有敵人,也沒有仇恨。」這是他在法庭上說出的最後一句話,而這句話,卻也像一面鏡子,照出了我們的困境。

「自由的火種,不滅於風中」——劉曉波逝世八周年祭

作者: 萬潤南

2008年,刘晓波與一群有良知的人共同起草《零八憲章》,呼籲實現憲政民主、司法獨立、言論自由,為此他被判刑十一年。在一個將「穩定」置於一切之上的體制中,他用十一年鐵窗,向世界宣示了一個知識分子對「責任」二字的理解。

他不是一個完人,也不願被神化。他曾反思過1989年的猶疑,也曾質疑過自己的文字是否真的有力量。但正是這種自省,使他比英雄更真實。他並非憑借憤怒寫作,而是憑借信念;他並非為了鬥爭活著,而是為了人的尊嚴與自由活著。他用溫和、理性、不屈的姿態告訴我們,在黑暗中堅持光,是一種最深的勇氣。

他曾說過一句震撼人心的話:「中國要建立民主憲政,需要三百年殖民地。」這句話並非自輕,而是極言其艱難。他深知制度轉型之困、國民性之惰、權力慣性之深。我們理解他的悲觀,也回應他的悲憫——我們希望通過一百年的艱苦努力,走出另一條道路,完成中國的和平轉型與民主化。這不僅是為他完成未竟之願,更是為了我們自己與子孫後代的尊嚴與未來。

他死時,孤身一人,海葬於遼東海域。沒有墓碑,沒有哀悼的儀式。但他留下的,卻是整個世界的記憶——諾貝爾獎空椅子、世界媒體的悼念、流亡者的淚水、青年心中的火種。

八年後,今天的中國仍有太多不能說、不能寫、不能問的事。但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更不能忘記那一個敢於言說、敢於寫作、敢於拷問的人。

他曾說:「一個自由的中國,一定會到來。」這句話至今沒有實現。但它也沒有被遺忘。每一個還願意思考、還願意記錄、還願意捍衛真相的人,都是這句話的延續。

他倒下了,但自由的火種,並未熄滅。

願他的靈魂安息,願更多人繼承他的遺願,在死寂中傳播聲音,在沈默中點亮星光。

——2025年7月13日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书音影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