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KJOH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濱海房間

KJOH
·
·
當落地窗打開,信任也有了出口。

當我把那串鑰匙交到信任的朋友手上時,就像先前我被信任,能開著朋友的車代步一陣子的那種感覺。那是一種帶著一點榮幸、一點責任的重量。我還記得當時的自己,假裝灑脫地笑著說:「反正我平常也不太住。」陽光熱熱地灑在肩頭,好像那把鑰匙不過是一個小小的物件,「就麻煩你偶爾幫我顧一下。」

但我心裡明白,話說得輕巧,交出的一串普通的金屬,帶出的是整個空間的門檻,是一種自願的打開,一種允許對方走入我生活裡縫隙的姿態。

我不確定那算不算雪中送炭,也不確定是不是錦上添花。但不管是哪一種,我都是誠意滿滿,希望你能收下。因為只有你好,我才會好。那是某種對等的狀態,一種確認彼此都願意將自己部分的重量,交給對方托付的信號。


那一串冰冷的金屬,卻在我掌心裡燙得發燙。遞出去的瞬間,指尖還沾著一點汗,好像怕對方不接住,又怕自己突然反悔。鑰匙本身沒什麼特別,但我心裡很清楚,它不只是物件。它是一種隱喻,是我能交出去的唯一入口,一個允許他人闖進我日常、甚至心境的象徵。

我甚至忍不住想,如果它不小心掉落在地上,發出清脆的聲響,那聲音一定會像提醒我:你確定要把這東西交出去嗎?

而我之所以敢交出去,是因為我記得自己曾經握住過別人的鑰匙。


那不是一台普通的車,至少很多人買不起,比起普通入門款,一塊錢美金就遠比一塊錢台幣來得遙不可及。

第一次有人把車交給我時,我年紀還小,甚至還有一點緊張。夜色裡的馬路很安靜,我坐上駕駛座,感覺方向盤比任何時候都沉重。那不是車的問題,而是我突然意識到:有人把移動的自由交給了我,那是一種無可比擬的信賴感。那不只是可以去某個地方的通行證,更是一種「我相信你會把東西完好無缺交還」的默契。

於是這些里程數的行駛,我謹慎得幾乎神經緊繃,每一次轉彎、每一次剎車都格外小心。那是一種榮幸,也是一種責任。信任就是這樣,它外觀看起來很輕,像一串掛在手上的鑰匙,但真正壓在心裡時,卻比石頭還沉。


當初說好,要開哪台車去接你,要買哪棟房子。這些話從來不是隨口的玩笑,而是我僅僅只願意對「不會拖後腿的夥伴」說出的承諾。因為這種承諾一旦出口,就不容輕易收回。
我們都知道,秘密或個人的事,其實像是一把刀子。當我親手遞出去的時候,不管怎樣,你都願意再次傻傻地接過去。因為你明白,這是一種投石問路,是一場賭注極大的考驗。當一把刀交到別人手上,有人會選擇刺向自己,有人卻會選擇替你兩肋插刀。

而透過直覺、經驗、客觀事實,還有我自己內心主觀的篤定,我知道你會是後者。就像如果有一天,你不小心把名片掉進縫隙裡,我也會毫不猶豫,冒險下懸崖去撿。


回到現在,最近終於獲得一幢很喜歡的濱海套房。

當我拿到它的那刻,我第一個念頭不是「我要怎麼佈置、我要怎麼享受」,而是「我要怎麼和朋友分享」。站在還沒有開空調的悶熱新裝潢裡,我卻感到滿足。嶄新的地板,即使已經請人清潔過,我仍親手跪在上面再擦一遍。那是一種儀式感,一種確認這個空間真實屬於我的方式。

我依然選擇白色大理石地板,依然挑了每次喬遷都要準備的香氛,依然保留建商的原始設計,不做太多改動。那種千篇一律的廚房與客廳的擺設、主臥與次臥相對應的格局,我並不排斥。這次,我多了一塊開放式的工作桌,還有大面積的落地窗。當山邊咖啡廳客滿時,我希望能是我容身的地方、宴請大家來訪的渡假空間。

落地窗外是一片海,深藍色的、淡藍色的,有時候映著藍的不像話的天空、有時候只有灰矇矇的無雲。清晨的時候,海面泛著灰白的霧氣,像一層輕紗;傍晚時,它慢慢褪成紫黑,偶爾船隻的燈火閃爍,像一個個無聲的訊號燈。房子裡還有一種新裝潢特有的味道,混合著木頭、漆料與淡淡的海風。

我一一記下這些細節,不是為了炫耀,一個套房也不是隨便的花費,負擔能力以外,正如同購入自己的第一個家,後續的所有不動產交易,都不只是一張紙而已,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對我來說都還不能假手他人,多次確認和反覆溝通,簽約後的行政手續也是需要時間成本,而在真的過戶後,對於房子的維護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責任,比起擁有新的一套房子本身,也更是因為我希望,有一天你走進來時,也能感覺到這份細膩的安排。這些佈置,不只是我的選擇,而是某種邀請,某種我希望你能讀懂的暗示。


「要是你不嫌棄的話……」我低下頭,還是有點難為情。就算再怎麼有錢,關於住處的邀請,也是一件極為私密、極為脆弱的事。因為家不是單純的遮風避雨,而是讓一個人徹底鬆弛下來的地方。當我說「你可以住進來」時,實際上是說「我願意讓你看見我最不設防的樣子」。

我知道,我親手設計的傢俱與擺設,出於自己笨拙卻真誠的觀點,尋求的其實是一種對方能接受的親密感。原來,交出鑰匙不只是把空間交給別人,而是一種等待、也是一種祈求。因為鑰匙只有在有人願意接住的時候,才真正完成了它的意義。

於是,每一次鑰匙的交付,其實都是一場心境的試探。無聲的問句:「你願意進來嗎?」而答案,從來不在口頭,而是在對方願不願意真的推開那扇門。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