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何治好了我的悲傷
有一段時間,我一直無法從一件同事的事上走出來。
其他人都能理性地看待這件事,覺得「沒什麼」,
但我卻深深被觸動,悲傷到幾乎無法控制。
後來我才明白,這份悲傷,其實是我內在敏感力與過往經驗交織的結果。
一、為什麼我那麼難過
有時我們的悲傷不只是因為眼前的事件,而是它喚起了更深的東西。
當我看到同事出現問題、陷入困境時,我感受到的不只是對方的無力,
也喚起了我童年時被誤會、被責備、想解釋卻沒人聽的記憶。
那是一種結構性的痛——
看見一個人被誤解、被責備、無法辯白,就像看見小時候的自己。
這時候的悲傷,不只是同情,而是一種「共振」。
它來自於我對人類痛苦的深度感知。
二、不同的覺察層次,會有不同的情緒反應
後來我慢慢理解,
不是每個人都會對同一件事情產生強烈的情緒反應,
這並不是誰對誰錯,而是每個人「覺察層次」與「過往經驗」不同。
如果一個人對類似的痛沒有經驗,
他可能觀察到事件、表達遺憾,但心裡並不會被強烈觸動。如果一個人有相似的創傷經驗,但覺察力還不夠高,
他會覺得自己「又受傷了」,
痛感會落在自己身上,像是被舊傷再刺了一次。而當一個人既有過舊傷,又有較高的覺察力,
他能同時看見「對方的困境」與「背後的結構性問題」,
這種同理是深刻的——
它讓人心疼,但也讓人清醒。
我就是第三種情況。
我的悲傷,是因為看得太清楚。
三、理解,才是真正的療癒
我試過用「正念」的方法去觀照情緒,
但對我來說,那只是暫時讓情緒安靜。
我需要理解——
理解這份悲傷從哪裡來,它連結了什麼樣的經驗。
當我明白它的成因,我才有可能真正放下。
理解讓悲傷變得有脈絡,
它不再是情緒的洪水,而成為一種洞察。
四、我的特質與使命
我後來才知道,這份「強烈的感受力」不是缺陷,而是能力。
我能感受到別人感受不到的痛,
我能在混亂的關係裡察覺情緒的根,
我能為那些無法說出自己困境的人,找到語言。
或許,這就是老天讓我經歷這些的原因。
因為當我理解痛苦,我也就有能力去減輕他人的痛苦。
五、結語
我不再害怕悲傷。
悲傷讓我學會看見、理解、轉化。
它不再只是情緒,而是一種深層的覺醒。
我學會了——
要治好悲傷,不能只是壓下它、忽略它,
而是要勇敢地理解它。
因為理解,就是療癒的開始。
理解讓悲傷化為光。
它沒有消失,只是被我看懂了,於是也變得溫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