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高光時刻:在法國的三年半
感受純粹的喜悅:被不帶條件地喜歡
這份快樂源於真誠的人際關係。在台灣,我們的人際網絡常常複雜而功利。同事之間,不論喜歡與否,都必須維持關係,因為那牽涉到薪水與生存;家人之間,血緣將我們綁在一起,卻不保證彼此相合或互相喜歡,甚至可能因為義務而帶來更多傷害。我清楚記得,不論我怎麼努力,母親總是在親友面前訴說我的不是,即使家務事明明都是我們小孩在做,這讓我感到既無力又受傷。
然而在法國,我遇到的人,他們的喜歡不帶任何功利色彩,沒有成績或地位的考量,單純只是因為我這個人。這種不帶條件的接納,讓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自在與安心,也讓我明白,被單純地喜歡,是快樂的重要來源。那時的人際互動就是這麼簡單:喜歡就相聚,不喜歡就各自安好。
文化衝擊與自我價值:從台灣到法國的轉變
法國與非洲裔朋友直接表達欣賞的方式,與我在台灣經歷的含蓄文化形成強烈對比。在台灣,我曾因成績平平而感到不被認可,老師與同儕的喜愛似乎都與分數掛鉤。高中為了考大學服務,整個人生顯得極為功利,大學生活又因課程乏味而令人失望,我甚至懷疑過去的努力是否值得。
然而,當我來到法國後,一切都改變了。我遇到了真正讓我敬佩的老師,得以進入真正的學術殿堂,知識本身帶來了探索的樂趣。學習不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為了自由而純粹的喜悅。這種環境帶來的喜悅不只在心理上,更延伸到學業上。
雙重的高光:人際與成就的交織
那段法國歲月之所以如此珍貴,是因為它帶給我雙重的幸福感:
人際關係的滿足:被喜歡、被接納、被寵愛,沒有功利與義務的束縛。
學業上的成就感:遇到啟發我的老師,學習真正有價值的知識,感受到自己走上了對的路。
這兩種快樂交織在一起,讓我感覺自己最接近理想中的模樣,那段時光充滿了意義。
法國的禮物:面對挑戰的勇氣
自法國返台後,我的人生也經歷過許多挫折與困難,每一次的跌倒與傷害都讓我身處困境。但每當這種時候,我都會回想起在法國的那三年半。這段經歷給了我十足的勇氣與自信,提醒我曾經被真誠地接納,曾經活出自己理想中的樣子。這份力量不是短暫的,而是持續地支撐著我,讓我不畏懼地面對挑戰,繼續向前。
因此,在法國的三年半不只是一段美好的回憶,更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資產。它讓我明白,真正的快樂與力量,來自於純粹的喜歡、無條件的尊重,以及在自己熱愛的事情上有所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