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Hyperliquid 到 FILLiquid:两种去中心化金融的进化逻辑
在过去两年,DeFi 世界经历了几次叙事更迭:从“流动性挖矿”到“Layer2 扩容”,再到如今的“性能与可持续收益”。在这个阶段,两个项目格外值得关注——Hyperliquid 和 FILLiquid。 它们一个是衍生品赛道的性能王者,一个是存储金融化的实验者,看似毫无交集,却在回答同一个问题:
去中心化金融的下一个时代,真正的价值核心是什么?
Hyperliquid:性能主义的巅峰
提起 Hyperliquid,它几乎成了“去中心化性能”的代名词。 不同于依赖以太坊或 Layer2 的 DEX,它采用自研 Layer1 架构,让交易效率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性能数据:超越 CEX 的流畅度
Hyperliquid 每秒可处理约 20 万笔订单,交易确认时间低于 1 秒,整体延迟体验已逼近中心化交易所。 这意味着用户在 DEX 上也能享受“无卡顿、深流动”的交易体验——这是过去几年 DeFi 难以企及的。
HLP 金库机制:流动性的新形态
传统 DEX 的 LP 模式常存在收益不稳、滑点高等问题,而 Hyperliquid 通过 HLP(Hyperliquid Liquidity Pool)机制重塑了这一体系。
用户将资产存入 HLP 金库后,由系统统一调配至不同市场,实现了自动做市、动态收益与更强的资金效率。
这种机制既提高了市场深度,又保证 LP 的长期稳定回报,让专业与普通用户都能更轻松参与。
市场格局:稳健取代激进
截至 2025 年第三季度,Hyperliquid 年交易量突破 3300 亿美元,占去中心化永续市场份额近 70%。 与 ASTER 这类主打“1001倍杠杆”的极端产品相比,Hyperliquid 选择稳健扩张、专注体验。它没有靠极端风险吸引短期流量,而是凭借产品与流动性成为行业标准。
在去中心化交易赛道中,它代表了“性能主义”的顶点。
FILLiquid:从存储经济到金融化尝试
如果说 Hyperliquid 是速度的代表,那 FILLiquid 则是“价值回流”的实验。 它并未进入衍生品市场,而是深耕 Filecoin 生态,聚焦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存储提供商的资金流动性。
背景:沉睡的 FIL 资本
在 Filecoin 网络中,节点需要质押大量 FIL 以提供存储服务,但这些资金往往长期锁定、无法高效再利用。
这导致整个生态的资金利用率偏低,增长速度受限。FILLiquid 的目标,就是让这部分“沉睡资本”重新流动起来。
核心机制:质押、借贷与收益
FILLiquid 的模式包括:
FIL/FIG 质押通道:用户可通过质押获取稳定收益;
存储借贷系统:节点以质押资产为抵押,借出资金扩大业务;
生态金融基础设施:为 Filecoin 网络提供收益、抵押与治理支持。
它更像是一个“去中心化金融中台”,连接资金方与存储方,补足 Filecoin 的金融短板。
95%收入返还:极端的社区分配机制
FILLiquid 最大胆的部分在于收益分配结构——几乎前所未有地“将收入还给用户”。
在其模型中:
50% 的手续费用于 FIG 回购销毁;
45% 的手续费直接分红给质押用户;
团队仅保留 5% 用于维护与开发。
这种结构让平台几乎没有中心化利润,而完全依赖社区驱动。
2025 年 7 月,FILLiquid 公布首轮 FIG 回购销毁数据:共销毁 315,558 枚 FIG,占 BSC 流通量约 1.77%。 透明、直接的分配方式,引发市场关注。用户能实时看到项目收入如何反馈到代币价值中。
相比之下,Hyperliquid 强调性能驱动和专业深度;而 FILLiquid 的重点,是让收益分配成为共识的核心。
双链生态:资金锁仓与高 APR
截至 2025 年 10 月,FILLiquid 已实现双链部署(Filecoin 与 BSC),形成跨生态的收益系统。
数据显示:
Filecoin 链上 FIG 质押量 1372 万枚,最高 APR 43.66%;
BSC 链 FIG 质押量 650 万枚,最高 APR 64.18%;
总锁仓量约 2023 万 FIG。
这种规模的锁仓,不仅减少了代币流通,也形成了持续的买盘压力。
当资金进入锁仓周期时,市场流通减少,而平台持续回购销毁,通缩效应进一步放大。
与 Hyperliquid 以“交易活跃度”驱动的流动性不同,FILLiquid 的增长来自“收益锁仓效应”——一种偏长期、稳步积累的经济飞轮。
FIG 代币逻辑:通缩飞轮的形成
FIG 价格约 $0.002571。 从结构上看,它的经济设计正逐渐形成“通缩飞轮”:
此外,FILLiquid 推出了 生态 Grant 计划,扶持开发者构建 dApp、跨链桥和治理工具,为 FIG 增添使用场景。 这种正向扩展使得 FIG 不仅仅是激励代币,更逐步成为生态内部的金融媒介。
理论上,若通缩节奏保持,市场普遍认为 FIG 有机会在未来周期中触及 $0.1 美元,即潜在约 40 倍空间。 当然,这仍取决于生态增长速度与回购强度。
风险提示:本文非投资建议。主要风险包括:智能合约漏洞风险、收益可持续性风险(高 APR 可能不可长期维持)、以及市场与监管风险。参与前请自行调查并仅以可承受的资金参与。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