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jolly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不学习,比学习更重要

jolly
·
——一位37岁“良民”的自白

我从不反对成长,但我讨厌“被学习”。

活到今年37岁,我才真正意识到,所谓“学习改变命运”的金句,对穷人家庭的孩子来说,很多时候更像一场悄无声息的诅咒。
它以奋斗为名,以未来为饵,却用无形的手将你的时间、精力、乃至人生路径打包收走。

小时候,我们被教育要好好学习;长大后,老板鼓励我们“持续学习”;哪怕我们想搞点副业,网上也是铺天盖地的“学习理财”“学习投资”“学习副业思维”。
可为什么我越来越觉得,这些“学习”,大多不过是换了一种姿态的收割


一、“学习”早就成了收割穷人的标签

你有没有发现——
真正有钱有资源的家庭,从不怎么强调“必须学习”,他们强调的是“你喜欢什么”“你擅长什么”,孩子选学钢琴、滑雪、围棋、动漫建模都行,只要热爱。
而穷人家的孩子呢?从小被灌输“只有学习才能改变命运”。于是,从小考级、刷题、补课、考证……一个证接一个证,直到有一天发现:

知识改变命运的速度,远远赶不上资本累积的曲线图。


二、我看过太多“被上进心击倒”的人

尤其是在投资理财领域,这种现象尤为明显。
很多人想学投资,第一反应不是去读书、去理解,而是:
→ 加群,买课,参加训练营,听“大师直播”,最后被骗。
为什么?
因为他们意识到“自己不懂”,却又太渴望“快速上手”,于是被精准地打上了“愿意花钱学习”的标签。

说到底,是他们的上进心被利用了。

而我为什么没有被骗?不是我比他们聪明,而是:

我从来没把这件事当作“学习”,我只是想了解。

我读书,是因为好奇;我看财报,是因为我真想搞懂;我和朋友聊天,是为了交叉印证认知。
但这一切都不是为了“成长KPI”,也不是为了得到谁的认可。
它不叫学习,它叫生活。


三、“被学习”的人,不再拥有时间

我对“学习”的戒备,甚至延伸到了职场。

每当我听到领导说:“你要持续学习呀”,我内心OS就是:“你给我学费了吗?你打算承担我的时间成本吗?”
这些看似“为你好”的话,背后本质是——

“我不给你资源,也不给你方向,我就给你一个任务:你得自己变得更有用。”

我不是拒绝成长,我只是拒绝别人用“学习”来绑架我。


四、不学习的人,反而更自由

学生时代,我从来没去考那些“能给简历加分”的证书。
我在宿舍看电影,看书,发呆。我不为目标而学习,我只为自己而活。

现在想来,这也许是我人生最幸运的时刻之一:
我没有被“学习焦虑”夺走人生节奏。

你让我去“学习”,我反而不愿意;你不提,我反倒自发好奇。
这才是我真正想保留的能力。


写在最后

今天的“学习”,太多时候不是为了成长,而是为了赶路、应付、取悦他人。
我们花了太多力气去“学会”,却忘了花时间去问自己一句话:

这件事,我真的愿意为它花时间吗?

所以,是的。
不学习,比学习更重要。
不是什么都要学,不是什么都值得学。
最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拥有不被支配的学习权——
不是“不学习”,
而是:只为自己而学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