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lly

@jolly

不学习,比学习更重要

——一位37岁“良民”的自白

我为什么决定卖掉所有公募基金

前段时间我开始调整自己的A股仓位,原因有两个: 一个是仓位太重,这是和朋友聊天时意识到的事。另一个是更深层次的,就是我决定把手头的所有公募基金都卖掉。 这不是一个突然的决定,而是我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思考之后,做出的主动选择。 🚧 基金经理不是不专业,而是“专业受限” 我卖出基金,并不是因为对基金经理本身不信任,恰恰相反…

我每月只投资一块钱的秘密

前段时间,我在写一个简单的投资模型:假设我每个月投入1块钱,购买一种赔率100、但成功概率只有1/50的深度虚值期权。这个模型其实是我读塔勒布《随机漫步的傻瓜》时想到的灵感延伸。 现实里,中国大陆并没有这种产品供我购买,所以这个模型更多是一种逻辑演练,但它意外地让我明白了很多“概率”这件事的本质。 比如说,我一共投60次,也…

高考:一场事先张扬的社会性霸凌

今天打车来上班的路上,路过一个中学,门口拥挤不堪,然后我发现学习门口站满了家长。突然想起来,最近中考高考。校门口站着的家长,衣着相当朴素,我知道他们会在这里站半天,等到他们的孩子上午考试完出来。或许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做,当然或许也知道。但是整个社会都在集体性地重视这件事,家长们也不得不用一些方式方法…

提前还款,释放未来的现金流

一件让我感到非常沮丧的事情是,自从买房以来,每个月的房贷占据了我很大一部分现金流。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我不得不压缩每月定投标普500指数基金的额度。从2018年开始,我基本保持着每月4000元的定投,但如今由于房贷压力,我将每月的定投金额压缩到了1000元。 我开始思考:如果每月现金流不变,在不牺牲基本生活品质的前提下,我该如何…

写作是出口,投资是退路

大家好,这是我在 Matters 上发布的第一篇文章。 我曾以为写作是表达观点的工具,但现在我更觉得,它是我为自己留出的一条出口。看了首页的热门内容,多偏人文议题(我很喜欢),但这并不是我使用 Matters 的初衷。我想用这个干净、安静的平台,记录自己的财务状况,尝试通过这种记录,走向某种自由——不是“财务自由”那样被广泛使用的口号,而是一种在理解…

刷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