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决定卖掉所有公募基金

jolly
·
·
IPFS

前段时间我开始调整自己的A股仓位,原因有两个:

一个是仓位太重,这是和朋友聊天时意识到的事。
另一个是更深层次的,就是我决定把手头的所有公募基金都卖掉

这不是一个突然的决定,而是我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思考之后,做出的主动选择。


🚧 基金经理不是不专业,而是“专业受限”

我卖出基金,并不是因为对基金经理本身不信任,恰恰相反,我相信他们中很多人能力强、认知深,也希望为投资人赚钱。

问题在于:他们被限制得太死了。

他们必须:

  • 遵守监管规则(不能重仓、不能做空、不能高波动)

  • 遵守合同限制(投什么、不投什么,仓位上下限)

  • 遵守行业周期(为了年末排名、季度报表而“仓位表演”)

  • 甚至还要遵守“看上去像在努力”的表演机制

这些限制看上去是为了“保障投资人安全”,但我开始意识到:

规则越多,系统越复杂;系统越复杂,风险就越不可见。

这不是基金经理的错,而是整个“公募基金制度”的设计天然存在结构性的不自由


🌀 越是被规则驯化的产品,越不适合我

我不是不尊重规则。事实上,我也在规则中生活、投资、做决策。但我越来越不愿意把自己投进一个规则重重、变量不透明的游戏里。

比如说,我并不知道某一季的监管窗口指导会不会临时要求“抱团白马”或“砸掉小票”,我也不知道基金经理是不是因为“仓位限制”而错过了买某只我喜欢的股票。

一层层的限制,不是“让事情变简单”,而是让我失去了主动判断的空间。

所以我卖掉基金,不是因为“我想赚更多”,而是:

我不想再参与一个我无法理解背后全部规则的系统。


💰 风险不在于“资产波动”,而在于“你以为它不会波动”

塔勒布在书里提到一个极其重要的观点:

“真正的风险不是你知道会发生的事情,而是你以为它不会发生。”

我觉得基金这个东西,在中国现在的制度下,有点像那种“看上去稳定”的资产:每天净值不大涨不大跌,基金经理有KPI,有回撤控制,有合规限制……

但正因为它“看上去很安全”,所以人们把大额资金交给它、长期忘记它——等到某个时间窗口,比如2021年初的高点,或是2022年的价值风暴,才发现:“怎么我亏了那么多?”

这是我最警惕的部分:一种以安全为名、却制造了巨型脆弱的错觉。


🌱 卖掉基金之后,我更自由了

我现在的操作方式是这样的:

  • 控制好仓位,逐步降低A股配置;

  • 不放弃市场机会,但更多自己判断;

  • 每月做小模型测试,比如我最近在模拟“黑天鹅期权”的策略,每月投1块钱、赔率100,看它五年下来是什么样的表现。

在这个过程中,我最大的收获其实不是赚钱,而是:

我开始学会对系统本身提出问题。

我不再只问“怎么买”,我也问“我在买什么制度、什么激励结构”。

我开始意识到:

  • 规则本身就是风险的一部分

  • 看似被保护,其实可能是“被包装的危险”

  • 不是所有“专业的人”都能为你创造合适的结果,他们也是另一套规则的奴隶。


🌩️ 最后,我想说:

我卖掉基金,不是因为我有更好的短线技巧,而是因为我不想再依赖那些我无法触碰、无法修改、无法逃离的限制。

我愿意用自己的方式承受一些波动、接受一些失败,因为:

我要确保,雷劈下来的时候,我还在场。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时事・趋势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