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哪條路去波斯?美國對伊朗戰略的選項
這張圖片的原始出處,是美國知名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旗下的「薩班中東政策研究中心」(Saban Center for Middle East Policy)於2009年6月發表的一份政策分析報告,標題為:
《Which Path to Persia? Options for a New American Strategy toward Iran》(《走哪條路去波斯?美國對伊朗新戰略的選項》)
這是一份針對美國應如何處理伊朗問題的戰略文件。撰寫者包括多位重量級中東與軍事政策學者,例如 Kenneth M. Pollack、Daniel Byman、Martin Indyk 等人,都是美國外交與國安界的核心人物。
其中最具爭議性的,是第5章:
Chapter 5: Leave it to Bibi — Allowing or Encouraging an Israeli Military Strike(第五章:交給比比——允許或鼓勵以色列發動軍事打擊)
章名中的「Bibi」,正是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Benjamin "Bibi" Netanyahu)**的暱稱。
這一章明確建議:美國可以選擇讓以色列代為攻擊伊朗核設施,並在背後默許或提供支援,藉此達成削弱伊朗的戰略目標,同時避免讓美國自己直接捲入戰爭。
📍這份報告早在2009年就公開地探討了如何「間接利用以色列」來對付伊朗的戰略構想。
而今天我們所見的以色列行動——從暗殺伊朗科學家、空襲敘利亞或伊拉克的伊朗據點、甚至核設施發生爆炸事件——都與這些策略不謀而合。
更重要的是:
這不是陰謀論,而是來自美國主流智庫的正式政策建議——這些智庫與美國政府、國會、國防部及情報部門密切互動,是真正影響美國決策的幕後機構。
所以不要再天真地以為「一切都是以色列自作主張」,這正是美國早已部署好的戰略方式。
今天的情勢不只是「以色列對伊朗」,而是美國透過以色列發動的一場地區戰爭。這正是典型的代理人操作,就如俄烏戰一樣.
而下一步,很可能就是台灣、菲律賓、印度、韓國成為新的戰略代理人。
資料 FROM: x.com/BrianJBerletic...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