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译师姐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ISCN
iscn://likecoi...eE/1

从知识到权力

译师姐
·

知识会在不知不觉中变成权力。

打个比方,牛顿最初发现的经典力学体系的三大定律,属于知识。知识可以满足人的好奇心。牛顿本是神学家,他的工作是为上帝遗留下的创世奥秘解谜。最后谜团解开,发现了力学三大定律,就是知识。为了分享这种喜悦,知识就必须写成人们都能理解的语言,于是有了物理学的各种公式(如果人类没有跟别人分享内心喜悦的需求,那么人类庞大的知识体系很可能就无法建立)。公式的传播需要规范,知识随即成为一种规范。规范可以方便人们对知识的理解,但并不一定会激发人们对知识本身的兴趣。这就导致有些学生会问,“我为什么非得学这些内容不可,毕竟以后又用不到”。然而一旦知识成为了规范,人们就可能产生一种非理性的转变,认为别人非得按照这个规范来行事不可。如“地圆说”被证实了,那些依旧认同“地平说”的人就称为“愚昧”或“迷信”,因为他们拒绝接受“地圆说”这一科学知识的规范。请注意,1.“地圆说”确实是有科学根据的观念,甚至比“地平说”更具有科学根据,但是2.“不相信地圆说就等于愚昧或迷信”这一观念却是毫无科学根据的。接下来,如果老师硬要用知识去规范学生,而学生对此表现服从,那么老师就相对于学生获得了权力。例如老师因为学生总是记不住牛顿三大定律,就惩罚学生抄写对应的公式。

总得来说,“知识→规范→权力”就是从知识生成权力的路线。其中包含了一层非理性转变。

我以前认为中国义务教育教出的小孩有一种“聪明强迫症”,非得了解过很多知识、确信自己正确无误了才敢发表观点。这可能恰恰说明在他们接受到的教育里,知识经常与权力挂钩,只要自己的知识足够丰富(包括道德知识),就自然而然获得了话语权。

最近在写《中共权力简史》,发现马克斯就强烈意识到了知识与权力的协同作用。马克斯一生的工作其实可以总结为“将他所学的知识转换成权力”,最后他成功了。马克斯没有明说,但从他的人生事迹里处处都透露出他对权力的向往,例如他不断写文抨击论敌,用行文语气很重,而且非常反感任何妥协行为。他的论敌魏特林就称他有独裁者倾向。这完全透露出一种“唯我独尊”的态度,好像只有他的理论是对的,所以必须听他的。当然实际上这并不是真正的“唯我独尊”,马克斯认为在他之上还有一个更伟大的历史主体,他只是揭示了这个宏大历史主体的规律,成为其代言人。但这种思想传到中国,在毛泽东的理解下就成为了一种真正唯我独尊的心态。我认为以毛泽东的教育背景并不能完全理解西方那种“超验主体”的概念,因此就只剩下权力斗争,斗赢了就是老大。这种极左思想最终让人民彻底抛弃秩序,认为那些冠冕堂皇的秩序都是虚伪的,最后社会大乱。后来这些极左的思想并未被传承下来,但毛泽东本人的领袖气质影响了一批太子党,包括薄熙来和习近平。习近平很可能就是想要在个人气魄上模仿毛泽东,只不过政策上跟毛时期是完全不同的,他想要建设一个更加纪律严明的大帝国。对习来说,他是不会怨恨毛泽东的,哪怕当年他在梁家河吃尽苦头。有权者上位,本就是习所认同的游戏规则。

如果我们将眼光拉长一点,如果这个共产主义帝国继续存在,那么马克斯主义很可能最终会成为曾经的儒家学说。从这个角度看,历史并没有真正地进步过。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