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門羮
閉門羮(唐·史鳳)
閉門羹:
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的用語,卻常常不求甚解,有些可能是借用詞,但,有些卻饒有情趣,來看這個「閉門羹」。

古時妓女拒絕客人進門,僅作羹待客而不與之相見。唐·馮贄《雲仙雜記·卷一·迷香洞》:「史鳳,宣城妓也,待客以等差。甚異者有迷香洞、神雞枕、鎖蓮燈,次則交紅被、傳香枕、八分羊。下列不相見,以閉門羹待之。」後比喻為拒客的意思。如:「下次他敢再來,我就給他閉門羹吃!」
以上所列諸物,不僅是物品,也是七首詩。史鳳為當代名妓,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故,尋芳客須入得她的法眼,才能成為入幕之賓! 閉門羹是最後也是最次的一首逐客詩,故,後世閉門羹成為一常用譬喻詞。而這個詞還遺留在台語中!
tsiah8-tioh8-kinn (食著羹): 台日典: 食tio̍h∼=tú-tio̍h大阻礙來失敗。(日譯:失敗しだ時などしまつた)
羹有兩個腔口差,漳州是kenn, 泉州是kinn ,但如單指kinn是另外一個字,是「鹼」! 台語的kinn-tsang3 就是用鹼水做的甜粽,是用「灰水」濾過的天然鹼水浸泡米粒,成淡黃棕色,蒸熟,輔以糖汁沾醬,夏天食用甚是清涼爽口! 小時候,端午節必包一個鹹粽,一個甜粽。鹼,切音giam7, kiam2, 白讀音 kinn ,《正字通》俗以竈灰淋汁曰鹼水,去垢穢。 又石鹼。《本草》出山東濟寧諸處,土人採蒿蓼之屬,掘坎浸水,漉起爆乾,燒灰,以原水淋汁,入粉麪汁內,久則凝如石,可澣衣,狀類鹼,故亦得鹼名。
台日典:kinn,鉀鹽;灰汁。日譯:加里かり為鉀鹽類,
個人猜可能是氰化鉀,砒霜類,其外觀都是如糖或鹽的顆粒狀物,故,潮汕人筍乾製品上的一層白末也稱為kinn! 所以,台語還有一句詞,tsiah8-kinn (食鹼),是吃鉀鹽自殺的意思!
遊冶郎
「遊冶」,以聲色為娛。唐·李白〈採蓮曲〉:「岸上誰家遊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楊。」也作「冶遊」,狎妓。唐·李商隱〈蝶〉詩三首之三:「見我佯羞頻照影,不知身屬冶遊郎。」,所以,這詞是跟逛妓院有關,台語的thit-tho5郎,意思一樣,不務正業,專事玩樂而已的年輕人! 黃銘先生認為冶遊就是thit-tho5! 冶字的台音符有苔音,念ti5,有台念thai5, 遊 有 -iu, -io 音,向前同化,兩個字可能都有th-聲母!
來看這個「冶」字,本義是鎔鑄,銷金製器。引申為反覆雕鑄,濃妝豔抹的意思,再衍伸為美麗、妖媚。或是從妖字而來,妖,「天反時爲災。地反物爲䄏。」省作祅。經傳通作「妖」,豔也,媚也。一曰異也,孽也。 太過,反常,為妖。 妖iau,冶ia2 ,一音之轉,「妖冶」也是複字詞,iau-ia2。
冶 vs.野
這兩個字同音,可互為假借,「冶遊」,也可看作「野遊」,就是野外郊遊! 野字還有另外一義:當形容副詞,非常、很。如:「朔風野大」。這是從方言來的:《九尾龜》第一六四回:「利錢重得野篤。」。這個詞也遺留在台語中,形容人的妝扮、物品的色彩、香味、形態等等過於俗麗、濃郁而令人不愉悅。例:這種花傷野。Tsit tsióng hue siunn iá. (這種花太俗豔。);野芳 iá-phang(濃郁刺鼻的香味)。其實是假借「冶」字!
siunn7- ia2
台日典還記錄ia2的第三個義,例句是:鋤頭siunn7-ia2,日譯:鍬の頭が余り開いている、余に鈍角なっている(開口太大,鋤面與柄成鈍角),與之相對字為:鋤頭siunn7-khim5.余に銳角なっている。 這字ia2, 應該還是「野」字,是「外」的同義字! 那麼這個khim5字呢? 我想是「矜」字,切音kin5 -> khin5-> khim5 ,內縮的意思! 有意思的是「矜」的本義是:矛柄也。也符合靠近鋤頭柄的意思! 這個khim5也記錄在增補廈英字典內,只有解釋沒有例字詞: inclining inwards, as heel of new shoe; set at acute angle.
野獸的ia2
台日典還記錄「野ia2」的另一種涵義,跟野獸有關,一個是如野獸般兇惡,一是如野獸般的獸性,指的是情慾部分,不受禮教的約束。如: 前一個,ia2 到kah若賊咧! 後一個,ia2 到kah若和尚咧! Hit e7 查某真ia2 (真淫蕩)!
ia2 vs hiah,那麼的....
hiah好,hiah熱,hiah好食!等加強形容副詞,泉州腔說ia2, 漳州或廈門說hiah,個人覺得應該是同源字! 也就是上面提到的 冶 字,或野字! 中文也有同樣的用法:
野:副詞。非常、很。如:「朔風野大」。
教育部字典以指示代名詞的那麼,的那,遐hia7字假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