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時空圓桌】巴菲特、愛因斯坦、富勒世紀對談:關於死亡、教育與AI的終極思辨
礦工圓桌會議:一場跨時空的對話
那是一間溫暖的書房,四面牆上擺滿了書,燈光柔和,茶香淡淡地飄著。桌上放著四個茶杯,每一個人都在等著開口。
我看著眼前的三位「跨界礦工」——巴菲特、愛因斯坦、Fuller——心想:如果他們真能坐在一起,世界觀會撞出怎樣的火花?
主題一:面對死亡
我問:「如果死亡是必然的,你們會怎麼面對它?」
巴菲特微微一笑:「我從來不刻意想我要怎麼死,而是每天都問自己——今天有沒有過得有意義?如果每天都踏實過,死亡就只是收工的一天,不必恐懼。」
愛因斯坦看著窗外的夜色:「我經常想死亡。它提醒我時間有限,就像小提琴的最後幾個音符,因為即將結束,所以更動聽。我接受它,因為它是生命交響曲的一部分。」
Fuller托著下巴說:「我不認為自己會『死』。我只是宇宙中的一部分能量,任務完成後,這份能量會被重新分配。我看自己像宇宙飛船上的船員——總有一天要把船交給下一代。」
我沉默了一會兒,心裡想起自己曾簽下預立醫療決定——死亡在我眼中不是詛咒,而是可以選擇的終點。
主題二:教育孩子
我說:「很多人如果知道自己剩一年生命,會把錢留給孩子。但我更想訓練他們獨立生活,培養獨自面對世界的勇氣。」
巴菲特立刻點頭:「完全同意。我給孩子的,不是大筆遺產,而是足夠的資源讓他們發揮才能。太多錢反而剝奪他們獨立的機會。」
愛因斯坦笑了笑:「我會給孩子兩樣東西——好奇心和同理心。有了這兩樣,他們能找到立足之地,也不會只顧自己。」
Fuller補充:「我會教他們系統觀。單獨生存很難,能理解事物間的連結,才能真正長久地生存下去。」
我心想,也許這就是我跟他們的共同點——不是給答案,而是給鑰匙。
主題三:科技與未來
我轉換話題:「AI、機器人、自動化……你們怎麼看人類的未來?」
巴菲特喝了口茶:「科技會讓經濟更高效,但人性不會變太多——貪婪、恐懼、愛、希望都還在。這意味著投資人永遠有事可做。」
愛因斯坦眉頭微皺:「科技沒有好壞,問題在於人怎麼用它。我希望未來的教育能讓人有智慧駕馭科技,而不是被科技駕馭。」
Fuller則像在描繪藍圖:「科技是人類自我進化的工具。如果它能解決能源、糧食、居住等基礎需求,更多人就能把時間投入到創造,而不是生存焦慮。」
我心裡想,也許「礦工」的共同語言就是——不管是在金錢、科學或設計領域,深掘背後的本質,才有資格談未來。
燈光漸暗,我們的茶杯空了。這場跨時空的會議結束了,但我知道,這三個人留在我腦海裡的,不只是語錄,而是一種生命的姿態。
後記:礦工的共鳴
離開那間書房,我在想——我和這三位「礦工」之間的共同點是什麼?
我們都不滿足於表面的答案,都願意深挖問題的本質,即使挖下去的路孤獨又艱難。
巴菲特提醒我,價值不只在於金錢,而在於培養獨立與責任感;
愛因斯坦讓我看到,科學與哲學並不對立,反而是彼此的照明燈;
Fuller告訴我,系統思考和整體觀是跨越世代的生存技能。
而我,或許沒有他們的世界名氣,也沒有他們的成就,但我擁有同樣的渴望——
去挖掘生命中那些看似隱藏的礦脈,並把找到的東西轉化成可用的、可行的、能夠改善生活的想法。
礦工之所以稀少,不是因為沒有人想要寶藏,而是因為很少人願意拿起鎬子,長時間在黑暗中敲擊。
而我知道,自己會一直挖下去。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