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屋隨筆》傘花
傘花,
一朵朵綠藍紅白,五彩繽紛的色調,不只奮力抵禦了淅瀝瀝的雨水,滴滴答答的規律聲,在不知不覺間也搭成了一個個屬於撐傘人的專屬空間……
愛侶對望珍惜著,親子笑顏同樂著,天真學子們則是擠在一起嘻鬧著。

傘緣之外,塵囂汙穢;傘緣之內,無垢極樂……那怕區區五十公尺的距離,從校門口到穿堂,耳邊不時還傳來教官口中黃色哨子的刺耳催促!可時間的量詞在傘下乃不具任何意義。
雨,是文明國度與空想世界的漸層,如同品酒一般,小雨怡情、淺酌助興,可豪雨直下會釀災,終日酗酒更會惹禍。也許最好的境線就是細雨或微醺吧?還是兩者兼具……當然,「酒醒夢回愁幾許,夜闌還獨語。」,東坡居士秋雨後的惆悵,是不可免除的副作用。
又追朔「雨」字之朔始,屬於殷商甲骨文時期裡象形字的範疇,而且在古人卜辭(占卜)中除作為雨水名詞使用之外,也指動詞型態的降雨。又早年天象變化會直接影響人們祭祀、農耕、田獵和征伐等主要活動,「靠天吃飯」一詞更絕非刻意渲染,故有關氣象的卜問,正是甲骨卜辭中最關鍵的一環,尤以對「雨」的卜問甚多。同時間,不只是中原部落,世界各地的先民們也都會舉行類似的祭祀或敬拜,用以祈求神靈在雨季致災或旱日枯竭時均能「聞聲救苦」……但人類從「以物易物(包括「以牙還牙」?)」的摸索或鬥爭中儼然已經學會了「等值或均勢交易」的道理,故面對神靈的「非接觸式支付」亦同。
不經意想到,「祈雨舞」如果單純被歸類在小額付費的程度,那「獻上活祭」的動作,也就是部落裡的長老或巫師選定人畜性命來換取上蒼的「雨過天晴」或「天降甘霖」,或許正是無奈與殘酷的「請輸入驗證碼」或「請在螢幕空白處簽名」吧?
「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來雨?其自東來雨?其自北來雨?其自南來雨?」,用現代小朋友的語法,「收到廠商簡訊,今天有包裹。在路口全家?在隔壁小七?在樓下管理室?還是我要直接去蝦皮店到店?」
聽天由命。
雨下得好大
你理應是在屋子裡
但我怕你被其他的東西淋濕
歲月之類
人群之類
重讀葉青老師的作品〈大雨〉,第一段的敘述著實讓人回味再三:「但我怕你被其他的東西淋濕 歲月之類 人群之類」,雨的洗禮固然能滌除肉身沾染的塵埃,返歸純淨安好,但遺憾的是,陽光普照的美麗人生往往只印製在雞湯文的鉛字上,晴天霹靂偶爾夾帶午後的雷雨滂沱,視線模糊到甚至無法抬頭向前,雨跟淚的密不可分,似乎才是尋常凡人拿到的劇本……夾頁裡不時出現的廣告是宗教金句或娛樂八卦,請斟酌服用。
「烏雲往往鑲嵌著燦爛的銀邊。」,這是吾人耳孰能詳的英國俗諺,恰到好處地用天氣比喻人生,「黑暗」正因為有光明點綴才能凸顯其對未來的憧憬跟盼望,萬一長夜將盡……還是長夜,隧道深處……還是隧道,那……吼!是還沒睡醒啦。可歐洲的「雨都」其實是挪威的卑爾根(Bergen),被誤會的倫敦,除了惱人的雨,裡頭更有陰沉到化不開的濃霧。但撥雲見日,霧氣散去後的撥雲見日,想想,也是一種浪漫,更值得一杯伯爵茶。
連日的午後雨勢,時大時小,從白晝到入夜,陽台上的城市天際線,降水如珠簾,迷濛中悄悄帶走了夏日的熱浪。
街角的蔥油餅店,傘的顏色是店員叫號時的指引,可橘、綠、紅外送軍團之間的街頭對壘,長袖外套,這時已經披掛上陣。
冷了。
尾聲:
多年來深知自己的文筆始終無法流暢到位,故不愛寫,也不敢常寫散文,所以只能當作是無聊人士的自言自語。但既然是下雨天,不然我來跟大家分享一個親子故事好了。
一天傍晚,雨勢驚人夾雜雷聲轟隆,街道上早早就看不見四處遊晃的人影。
就寢前,爸爸細聲唸著繪本,準備哄孩子睡覺。
意外打斷了王子與公主幸福美滿的結局,孩子此時有些疑惑地對爸爸說:
「爸比,可以幫我看一下床底有沒有魔鬼啊?我覺得好冷、好害怕!」
聳了聳肩,儘量隱藏自己的莫可奈何。爸爸於是假裝配合孩子的要求,轉身往床底下看看……
床底下,
「另一個孩子」正瑟瑟發抖著。
「爸比!我床上有人!」
盯著爸爸的,是一對莫名驚恐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