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旁观到行动:海外青年参与纽约市长竞选拜票的经历
在2025年6月的纽约市长民主党初选中,卓兰·曼达尼(Zohran Mamdani)的胜利引起了广泛关注。作为一名此前知名度不高的州议员,他在去年11月宣布参选时,民调支持率不到1%。在一个政治环境日益右倾、极端保守势力上升的背景下,曼达尼以一名自称民主社会主义者、公开支持巴勒斯坦的立场,成功赢得了纽约市最大政党——民主党的初选。他的竞选口号紧扣普通民众的生活痛点,如“让纽约市更具可负担性”、 “冻结租金”和“免费托儿所”等,吸引了大量选民的关注和支持。
这次初选的投票热情创下了几十年来的新高。截至初选日周二晚,共计 1,026,783 票已被统计,这也是自1989年以来纽约市长初选中最高的投票人数。当年约有 110 万选民 参加初选,选出 David Dinkins——纽约市首位黑人市长。
如今,距离市长大选仅剩二十天,选民外展与社区动员正进入最后的白热化阶段。对于许多像我们这样没有投票权的海外社群成员来说,每逢选举季,常常会有一种“隔岸观火”的无力感——看得到政治热度,却难以介入其中。然而,现实是无论我们是否拥有投票权,当地的政治与社会环境始终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从联邦层面到城市治理,皆如此。
正因如此,我们希望分享几位中国留学生与青年行动者参与民主党初选中的拜票经历。他们以志愿者的身份,自发参与了不同形式地给曼达尼拜票与动员工作。他们为何决定投入这样一场地方选举?他们有哪些收获?
一、为什么要去拜票?
拜票志愿者小组长、留学生:特朗普政府的移民政策和针对中国留学生的一系列操作让人持续地感到不确定性和无力感。也正是这些联邦政府的动作让我开始更多关注到本地的政治和行动,进而参与到纽约市长选举。作为竞选志愿者团队的志愿者小组长(field lead),基本上每一次拜票,我都会看到一半以上志愿者都是第一次参与拜票,这让我觉得很有希望。志愿者的背景也非常多元:有高中生,白领、住在附近的爷爷奶奶 、专门从别的地区赶来的人等等。
拜票志愿者、前留学生、现工作签:我之所以一直有动力参与拜票,是因为两点:一是我真的想去看看,现实生活中的人到底怎么想,去接触那些我平时不会遇到的人;二是我有过多次参与直接行动并见证改变的正面体验。
2020年在乔治亚州的 Senate Runoff 特别选举中,如果两个参议员席位能翻蓝,就能让民主党在参议院取得多数。作为留学生,那是我第一次在美国参与拜票。最后两个参议员的位置都赢了。那种“赢了”的体验非常强烈——它成为我长期的信念支撑之一,让我在后来经历很多次集体行动的失意时,依然能够坚信行动能带来改变并愿意付诸行动。
作为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我们常有习得性无力和行动无用的感受。很多时候我想大家少有体验过行动的“正面反馈”。正是因为我体验过,所以我爱给身边的伙伴种草去拜票。我希望大家都能给自己一个机会 ——可以有这样的一个“我们赢了”的机会。
二、拜票经验与街头动员
拜票志愿者小组长、留学生:在去年的总统选举拜票中我接触到了一些特朗普的支持者,拜票的过程让我实现了对这个群体的“去妖魔化”。很多投票给特朗普的人当时感到自己切身的权利被民主党忽略掉了。而在本次纽约市长的民主党初选中,很多给Zohran投票的人也是之前给特朗普投过票的人——因为他们感受到Zohran的政策关注到了普通工薪阶层的切身利益。
拜票的时候我发现多数选民其实不在意竞选人的意识形态。根据对选民居住环境和社会身份的观察,和选民聊竞选人政策中涉及选民生活痛点的政策才是最有效的。
热心市民、前留学生:等我回到纽约的时候,已经进入初选的最后的阶段,还剩下十天。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要拜票九天。于是我参与了CAAAV(唐人街住客协会)组织的在亚裔社群居民区多的拜票,Zohran Campaign组织的拜票还有自己在街头张贴信息的“野生”拜票。在拜票的时候能够感受到纽约居民比外州来的志愿者有更多的优势。和选民交流的时候,在地性能够让志愿者从本地社区视角出发团结不同政治立场的人。当我在拜票的时候,也有旁观的华人年长市民主动过来询问如何注册投票。
拜票志愿者:初选投票日当天,我在投票站附近做动员。我没有想到路上遇到很多人都还不知道今天是初选日。这让我意识到社交媒体上遍地的宣传和现实还是有差距的。当时在街头动员时,我的重心放在与选民沟通他们今日的投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最多的时候,在一个小时内就转化了近10位有投票权的人承诺去投票。 然后我自己也越来越激动,也感受到了拜票志愿者的热情也能直接感染到选民。
前留学生、现工作签:作为拜票志愿者,我们并不需要具备海量丰富的竞选知识,也不用成为竞选人的政策专家。我所观察到拜票很厉害的人其实是有开放心态和很会倾听的人。很多选民也是想要被看到和听到ta们的诉求。
三、草根组织与破纪录的ground game
拜票志愿者:在这次Zohran民主党初选获胜前的主流媒体新闻报道中一直被忽略掉的核心力量,是关注工薪阶层的草根组织。像是CAAAV Voice, DRUM Beats, New York Communities for Change这些小组,从Zohran竞选的最开始他们就在组织动员在地宣传和拜票。最终的投票数据也清楚地表明:大量平时不会被热门社交媒体触及的选民走出了家门,投下了关键的一票。
这正是破纪录的 ground game 的成果——超过 160 万次敲门、两百万通电话、无数次社区与文化中心的实地动员。正是这些在地草根组织与工薪阶层志愿者的共同努力,造就了这场令人瞩目的胜利。
CAAAV组织者:CAAAV 的住客组织者在过去二十多年与房地产商对抗、捍卫住客权益的斗争中总结出:只有建立起足够强大的住客力量,限制房地产的扩张(特别是削弱房地产游说团体REBNY和NYAA的力量),才能进一步争取并扩大租金管控的覆盖范围, 能让工人阶级继续留在纽约。
作为租金管制的主要制度之一,200万名租金稳定的住客每年的租金是否上涨,由纽约市长拍板决定。因此,CAAAV的C4姐妹组织CAAAV Voice认为争取一位在任期内会免加租的市长,是将租客身份政治化并建立租客力量的一种工具,为了组织一场足够强大的工人阶级运动来赢得租金管控。正因为如此,我们将“四年免加租”作为背书市长候选人的硬性标准。
CAAAV住客、社区领袖:CAAAV Voice的住客代表黄太太是政府楼的住客,曾参加过反对政府楼私有化的行动。黄太太表示决定支持Zohran是因为他是唯一一个明确表示将“四年免加租”纳入核心政纲的候选人。他能够赢下初选,是因为他的四大核心政策都是工薪阶层真正要求和需要的。黄太太和CAAAV Voice其他成员一起,曼哈顿唐人街、布鲁克林八大道社区和法拉盛积极拜票,并利用竞选来建立华人住客阵营。
CAAAV组织者:参与竞选并不是CAAAV组织工作的常规策略。CAAAV Voice参与这场选举,不是因为我们认为政客能够拯救我们,而是为了给住客抗争创造更有利、有效的环境。然而,Cuomo背后有庞大的地产游说团体和财团势力支持,他这次出人意料的初选失败,极有可能招致他们变本加厉的反击。与此同时,移民群体正面临来自特朗普势力制造的层层危机。因此,我们将坚定地支持Zohran直到11月的大选,在这个过程中持续扩大住客阵营,建立工人阶级、移民住客的力量,并在他当选后继续组织、施压,限制房地产利益的扩张,为实现全民租金管控的目标打下基础。
结语
尽管美国对公民社会的压制在加剧,但从不同城市的抵抗与互助实践中,我们依然能看到许多或大或小的反抗的力量。比如,芝加哥、洛杉矶、波特兰……这些地方的移民社群、公民组织、民选官员等等,用各自的方式彼此照应、守护,在恐惧与不确定之间撑起社群互助的空间。
我们并非只有两种选择——不是只能在家 doomscroll 社交媒体,也不是只有走上街头对抗警察或 ICE。在这两者之间,其实仍然存在着丰富而多样的公共行动空间。
在选举季中,行动的入口可以很小:和身边有投票权的朋友聊聊,报名一次线下拜票,或拨打几通选民动员电话。即使没有国籍或证件的人,也能以志愿者身份(无报酬、不捐款)参与拜票(详见联邦选举委员会官网定义:www.fec.gov/help-can...)。
每一次参与,都是在看似无力的环境中找到具体行动切入点,同时实践并锻炼我们的公共参与“肌肉”。
纽约拜票志愿者报名链接
Zohran Mamdani团队:www.zohranfornyc.com...
CAAAV Voice:在大选前的每周,CAAAV会在Chinatown / Lower East Side and Sunset Park都有拜票志愿者的shifts。请用此报名表或邮件联系[email protected] 报名志愿者拜票。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