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書 | 第一日 | 寂辰孤光
愛因斯坦說時間是相對的,而一天中最喜歡的是湖面靜止的時刻,那是一種萬物合一的雋永時光。
雋永,是很多人一生所追求的。有人透過打坐;有人透過追尋刺激;也有人透過反覆日常。打坐很直覺的是在追求萬物合一的境界;追尋越刺激短暫的瞬間片段是永恆的,就像電影裡主角緊張心跳判斷的瞬間總是讓我們覺得慢了下來;反覆日常是什麼概念?比較常見的例子是《我們這一家》的片頭,那種重複日常的人海生活便是一種雋永,而農耕日復一日的辛勤也是一種雋永。都市與鄉村,霓虹輝映與螢火閃爍,總歸來說都是一樣的,宇宙的一切或許都只是同中異象罷了。
回望過去生活的點滴,童年發現的屬於我的雋永大多是孤獨的。從很小的時候,大概幼稚園吧。晚上我總睡不著,那時和姐姐睡在一張雙人床上,等她累得無法和我聊天玩鬧,安靜的在我的身旁熟睡時,那是屬於我普魯士藍的靜瑟。
那時沒有音樂,一個人用想像力把身上所有粒子打散重構,穿越於不同的世界。想像的世界可能來自於白天聽到的媽媽收集的CD音樂,可能是晚上時間看的卡通或陪阿嬤看的八點檔。有時則是在學校和朋友的相處,會思考自己的行為與想法別人說的話,這樣的習慣漸漸的一直到擁有的手機有網路,可以看手機直到睡著之前。
平日總是睡到家人把我從床上挖起來上課,但假日會在接近清晨的藍調時光清醒,在釔銦錳藍的浪漫沉淪後,體會陽光漸漸籠罩大地的過程,身在其中根本不用知道自己是誰,人生來自由,存在即是永恆。躺在大家都還沉睡的床上,或是客廳的沙發上沉澱直到太陽升起。
這樣的過程是享受的,在目前僅21年的歲月裡,這樣的孤獨是獨屬於我的電影感,不僅僅只是安靜,若說夜晚的我是重構,藍調時光則更多的是消融與平靜。
說到藍調時光——日出日落的前後30分鐘,多美,在無限接近日光的時刻,藍色籠罩。這種極是永恆的、是美的。
之後會用牛奶泡巧克力麥片搭配《頑皮豹》的光碟或是電視播放的各種節目。有時也會吃完早餐後到書房一邊播音樂或電台,一邊畫圖。
假日,家人會在上午十到十二點間起床,有時會很沈浸在自己的時光直到有人打斷,有時會有預感他們要起床。
每當這種彷彿世上只有自己一個人的時光即將消散時,時間似乎加速了,一切會突然變得很快,快得讓人覺得有些緊張,不論是音樂的節奏還是呼吸的頻率都顯得格格不入。
最後聽到腳步聲,就會有種天使被打回凡間的感覺,取而代之的是日常的生活與對話,即使才幼稚園的年紀也會為了這些感受而頓感內心的躁動。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