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4|不够好的妈妈
什么是主流呢?这是我这几年越来越感到困惑的名词。身处多元化国家,工作又需要与许多不同背景身份的人们打交道,我见到了很多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对于主流的定义越来越模糊。
不过我大概知道不顺流是什么感觉——紧张,恐慌。
心理学上有这样一种解释:人类是群居动物。在远古的时候,如果一个人被族群排斥,被踢了出去,那么很可能就活不下去。这种恐惧至今还深深刻印在我们的DNA里,所以理性上明治没事,但就是无法控制那种恐慌感。
这几年我的生活上发生了许多巨变,心理上因而有了很大的转变,差不多可以坦然做自己了,但做妈妈这件事情,我还是无法真正的放松下来。
对哦,当妈这件事情,应该全世界都有统一的标准,是个绝对的主流。人类对于母亲这个身份,投射了太多的期待,几乎完全吞噬了那个女性本身。我甚至不需要具体描述些什么,所有人都能在听到好妈妈这个词语是自动匹配上许多东西。
但残忍的是,好妈妈,就是奉献自我,为了孩子,为了家庭。这样的奉献是无限的输出,但生活里,一个女性很少能够得到足够的情感输入或者只是喘息休整的时间,所以好妈妈的宿命,很可能是耗尽原本的自己,变成坏妈妈。
撕裂自我这件事情,本身已经艰难而痛苦,偏偏还有那个永远达不到的好妈妈的标准悬在头上,似乎如何努力都不够好,可真叫人抑郁。
作为从业者,我很清楚自己因为这事情抑郁过一阵子。我对咨询师说,我感觉自己被看不见的钢丝切成很多个小块,怎么都拼不起来。
后来当然是慢慢拼起来了,但那种不是个好妈妈的恐慌感,还是时不时会冒出来。
说个具体的事儿吧。
我的二女儿是个精力无限的小孩儿。很小的时候,我送她去学所有小女孩儿都会学一下的芭蕾。试课的时候,老师教她抬腿弯腰什么的,发现她柔韧性非常好,老师说可真是天生的料子。
哇,我一听,那可不得给她报名啊,于是我们当即报了课。
哦,而且她生来就是个瘦子,怎么吃还也是瘦瘦长长,跳舞的大孩子们喊她spaghetti。她应该也学得还不错,经常上完课出来给我看一盒彩色笔或者是一个漂亮的本子,说今天是最好的学生所以拿了奖品。
听起来是不是很应该培养?
但是她越来越讨厌去上课。每到周五晚上就开始嚷嚷我明天不想去。实在嚷嚷得我没招。我又实在不是那种威严又能干的妈妈,所以渐渐我们就不去了。
我偶尔还是会想起这事儿来,觉得浪费了她的天分,隔三岔五还是会提一嘴,“我们还是回去上吧”“你不是学的很好吗”,她每一次都用急眼来回答我。
算了算了,要不明年再说,我这样想。
结果,今年她已经十岁了,恐怕是过了能学芭蕾的年龄,就算学了,估计也只能当个兴趣爱好,肯定走不远了吧?
我的密友,有个女儿跟我家的同龄,几乎是同时去上课。如今人家已经成为全州第一名,甚至考上了国立芭蕾舞学院的junior,眼看着要走上职业道路了。我有时候会想,如果我坚持下去,逼着我女儿一直去上课,好好培养,是不是她也能这么厉害?
但很快我就知道不可能,因为我是个不够好的妈妈。
我的密友从孩子5岁起,每周送她上一次集体课之余,另外再约一次一对一的私课,风雨无阻的接送,积极参加每一次排练和表演。而且,每次舞蹈学校有活动,她都会去当志愿者帮忙,给孩子们穿衣服梳头发,维持秩序。再后来,一周两次课改成三次,四次,所有的表演和考核,我朋友都会送,在家还会督促孩子练习。
我做不到,我真是懒妈妈。
不过话说回来,还有一点,就是那孩子真的很喜欢。据说她没事儿就在家里练习,吃着吃着饭,能突然跑去劈叉一下说拉拉筋。
我想了想,我女儿好像也做不到。咱母女俩半斤八两,懒妈妈养了个懒女儿,唉。
我们中国人不是常说,小孩子就是要逼一逼才行嘛,而且还有句“不打不成材”。
我常常好妈妈上身,觉得都是我这个人太懒。而且看着密友的女儿越来越优秀,更是会自我怀疑,怪自己耽误了孩子,浪费了孩子的天分,一把好牌打得稀烂。
人到中年,经历了很多剧变,我算是与自己和解了大部分,但这个事儿,总会冒出来敲打我一下。
倒是有一天,大女儿的话,让我想开了一点。
那天我俩在外面散步,大女儿说她看见新闻上,中国的学生因为压力大居然跳楼了,她觉得好吓人,为什么会这样。我说可能因为小孩子在学校压力大,回家爸妈还会很严格的监督吧。然后我大概说了几句我在国内的表亲是如果每天坐在孩子身边盯着写作业直到深夜。
我大女儿成绩很好,拿着一等奖学金,但我们家从来不盯作业,所以她不理解这种严格的监督。我说国内对成绩要求很高,老师有时候会连家长一起批评的,所以家长也很怕,只好管的很严。所以小孩子家里家外都被束缚得很厉害,我说。
她大概是在脑子里描绘了一下那种场景,然后小心翼翼地讲:“如果我们家也是那样的话,我们会不会hate each other。”
有可能哦,家长和孩子因为学习成绩互相怨恨,大人恨孩子不自觉不努力,孩子觉得大人不包容不关爱,很伤心。
大女儿接着说:“我不想那样,妈妈。”
我也不想那样。
突然我就释然芭蕾舞的事情了。
我的二女儿是个狮子座,主意大得不得了,如果我逼迫她,很可能我们真的会走向hate each other的命运。
算了算了。
在我的价值体系里,还是家庭和睦比较重要。
不跳舞就不跳舞吧,不值当的。
万一她能有别的天分呢?对吧,谁知道呢?
去年有一天她放学回来,说妈你给我报一下学校的合唱团。我说啊,什么合唱团,怎么报名啊?她说我也不知道你问一下学校,我要去,我朋友在那里。于是我联系了学校,给她报上了名,每周二提早半小时去学校排练。
又过了几个月,她说我要参加学校的网球社,妈你联系一下学校。啊,什么网球社,怎么报名啊?她说你问一下啊,我朋友在网球社,我也要去。我又赶紧去问学校,接着问了一圈儿朋友上哪儿买儿童网球拍,算是给她安排上了。她每周四带上球拍去学校。我也不知道她打得怎么样,她从来没学过打网球,不过她很来劲儿的样子。
咦?
这么一看,她倒是个很会交朋友的小孩儿。
社交能力,那也是很有用的天分嘛。
挺好。
这么说起来,我这不也算是个让孩子自由发展的好妈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