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布之外的星辰
葉梓,一個剛從油畫組畢業的學生,心裡充滿了迷茫。她曾以為,畢業後能成為一名藝術家,在自己的畫布上揮灑創意。然而,當她把履歷投向設計公司,卻屢屢碰壁。她發現,市場需要的不是純藝術的熱情,而是能夠快速產出的商業價值。而就在這時,AI 繪圖技術如同一場海嘯,席捲了整個設計界。
她帶著滿腹的焦慮,參加了一場 AI 漫畫工作坊。會場上,AI 藝術家們自信地展示著機器創作出的驚人畫作,氣氛中瀰漫著一股近乎窒息的恐懼。葉梓感到自己多年的努力,在一夜之間變得一文不值。
就在她感到絕望時,一個名叫林安然的女人走過來,主動與她攀談。安然聽了她的故事,微笑著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她說,自己從小也喜歡美術,但因為種種原因沒有走專業路線,這份遺憾曾經困擾她多年。然而,當 AI 浪潮襲來,她才發現,這份「非專業」的自由,反而讓她沒有「被取代」的焦慮。
「遺憾並不總是缺口,它只是還沒被時間翻轉的禮物。」安然輕聲說道,「當下的不足,不代表長遠的命運。」
安然的話語像一道光,短暫地照亮了葉梓的心。但現實的困境依然存在。她帶著安然的鼓勵,繼續在求職的路上掙扎,卻依舊前途渺茫。她知道安然說得對,但要如何翻轉自己的人生,她依然沒有答案。
育幼院裡的轉機
直到某天,葉梓透過朋友的介紹,來到虎尾鎮的一間育幼院。她聽說這裡的孩子們大多來自破碎的家庭,需要更多關愛。她原想著,或許可以來教這些孩子畫畫,為他們的世界增添一抹色彩。
育幼院裡的美術課,由一位名叫李心的老師負責協助。李心是一位從體制內教育離職的老師,她將「教室變遊戲場」的理念帶到這裡,用愛心和耐心陪伴孩子們成長。
然而,當葉梓開始教課時,她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孩子們大多沒有繪畫基礎,甚至有些還有學習障礙。他們拿著畫筆,動作僵硬,線條歪扭,挫敗感讓他們很快就失去了興趣。一個孩子因為畫得不好被嘲笑,扔下畫筆就哭了。葉梓突然意識到,傳統的教學方式對這群孩子來說,只會帶來更多痛苦。
課後,葉梓沮喪地對李心說:「要讓他們從零開始學畫畫,感受樂趣,實在太難了。」
李心看著窗外玩耍的孩子們,理解地點了點頭。
葉梓的腦海中,突然閃現出安然的話:「AI 是工具,不是終結者。」她想起自己當初在 AI 工作坊的困惑,以及後來如何將 AI 變成自己創作的延伸。
「我有一個想法,」葉梓眼中閃爍著光芒,對李心說道,「也許,我們不該讓他們從頭學畫畫。」
想像力的新畫布
葉梓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計畫:教孩子們用 AI 畫畫。
她沒有教複雜的繪畫技巧,而是將課程變成了一場「想像力的遊戲」。她教孩子們將腦中的畫面變成簡單的文字描述,再由 AI 工具來生成圖像。
「想像一下你的畫面,像一個夢境。你看到什麼?是什麼顏色?什麼感覺?」葉梓溫柔地引導著,「AI 就像是一個能幫你實現夢境的魔法師,而你的指令,就是啟動魔法的咒語。」
出乎意料,這個方法大受歡迎。孩子們不再因為畫得不好而感到挫敗,他們發現,只要敢於想像,就能創造出驚人的作品。有人畫出了一隻粉紅色的大象在月亮上跳舞,有人畫出了一個長著翅膀、戴著皇冠的機器人,還有人用抽象的色彩表達了自己內心的情緒。他們的作品或許沒有專業藝術家那樣精湛,但每一幅都充滿了真誠與感動。
葉梓看著孩子們臉上重新綻放的笑容,突然明白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她不再是那個被 AI 淘汰的受害者,反而成為了唯一的橋樑,將傳統藝術的理解與 AI 的無限可能聯繫起來。她的「非專業」經歷,讓她更能理解這些孩子的困惑與需求。她意識到,她的人生並非前途茫茫,而是找到了獨特的價值。
最終,葉梓不僅為孩子們開創了全新的創作之路,也為自己的人生找到了更廣闊的畫布。她用自己的經歷證明,當下的遺憾,只是時間準備翻轉的禮物。而最美的畫作,從來都不只在畫布上,也在勇敢探索的每一步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