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 6 最佳影片

之诺
·
·
IPFS
知道 不知道


6月19日

街上的店铺门口还贴着各种吉利话的春联,纸已经褪了色,有的“福”字掉了一半,被风卷着边角,在玻璃门上无声地晃动。偶尔还有几个孩子在街角点燃残存的烟花,光影乱晃,带着节后剩下的兴奋和虚耗的热闹。方征在家附近的小店买了一盒烟,和老板寒暄了几句,一个人沿着熟悉的街道走回家。

春节那几天,他在父母家和亲戚们例行团聚,回到自己家已经快一个星期了。他还记得和父母一起看过半场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像极了学生交上来的作业——花哨的拼贴,笨拙的模仿,努力的讨好,却空洞无物。

他坐在书桌前,准备下学期的教学计划,新的学期,方征要上一门叫做“互联网视频入门”的课程,近几年来网络媒体的视频越来越热门,学校也在教学计划中增加了这样的课程,据说在今年的招生计划中还会增加一个专业叫做“网络媒体”。

没人知道互联网视频和别的的视频有什么差异,他也说不清楚,学科主任推荐的基本参考教材都充斥着各种拼贴的理论和网上流行的视频方案,从学期末到现在方征依旧没有确定好教材预定,尽管教务处已经催了好几次了。

他把电脑上的《教材预定登记表》打开又关闭好几次,最后彻底把电脑关掉,坐在沙发上拿起iPad看起网络视频来。

对于网络视频,方征起初是非常抵触的,特别是那些短视频,他在青年时代所学的那些视频和传媒理论,在这些媒体平台似乎全部失效了,后来他也慢慢的接受了时代的发展,甚至还好几次有冲动想要做一个网络视频频道,他把这叫做“降维打击”,但后来究竟是出于对失败的敏感,还是深层的惰性,他始终没有开始。正在他浏览那些大数据推送的有关新年的或搞笑、或科普、或纪实等热点视频的时候,突然跳出一封新邮件通知,他点开来看:

主题:关于您的作品荣获《城市影像扶持计划(202X年度)》“最佳影片奖”的通知

尊敬的方征先生:

您好!

感谢您参与由本地文艺基金会与X市文化局联合主办的“城市影像扶持计划(202X年度)”。我们欣喜地通知您:您提交的作品《桥下200X》已通过终审评议,荣获本年度“最佳影片奖”。

在本届征集中,我们共收到数百件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作品。经评审团多轮评议,您的作品凭借其独特的媒介语言与深具穿透力的城市观察,获得一致认可。评审团认为,《桥下200X》以极具个人气质的影像表达方式,唤起了城市空间中某种“被遗忘的记忆”,展现出强烈的人文关怀与艺术张力。

作为本年度“最佳影片奖”获得者,您的作品将入选年度展映与巡展计划,参与专题放映、媒体专访等活动,并将在“城市影像扶持计划”官方网站及合作媒体平台进行展示。

我们诚邀您出席将于3月26日举行的“城市的温度”——城市影像扶持计划(202X年度)展映周开幕式,并在当日晚上的颁奖典礼中进行简短发言。有关活动具体安排、展映授权及采访事宜,我们将在春节后通过邮件与您进一步联系,请您留意相关通知。

再次祝贺,并感谢您用影像为城市留下片刻的温度。

此致

敬礼!

城市影像扶持计划组委会

www.cityimageplan.or...

202X年2月22日

他的脸上看不出激动,没有人知道他是不是真的平静,他默默的关掉iPad,走到阳台上点燃了一支烟,升起的烟雾让他感觉到真实,一部二十年前的学习习作,那些他现在看起来幼稚和自大的表现方式,在视频媒体平权化的网络时代获奖,这究竟是一种荣誉还是一种嘲讽,方征甚至觉得有点好笑。不过“最佳影片”的头衔,倒是恰如其分的满足了他的虚荣,或者满足了二十年前的方征。

他回到书桌前,郑重的打开电脑,在浏览器中输入了城市影像扶持组委会的网址。网站首页展示着入围影片的简介和片段播放,“桥下200X”被放在非常显著的位置,下方衬托着一张图片是一台老式的V8录影机,和之前的比赛简介一模一样,不同的是顶部用了一个建筑物形状的奖杯图片,并用装饰性字体写着“最佳影片”。这不是方征第一次获奖,“最佳影片”倒是第一次,他打开网站的视频片段,一直看到女孩儿站在彩灯前的慢镜头画面,虽然看不清她的面容,他知道那是谁,除了他,或许没人知道那是谁。

网页的右边部分评委评审花絮视频,剪辑节奏像是娱乐综艺节目,几个声音依次出现,评委的形象都用卡通形象,语调温吞,评论谨慎,都是文艺圈里习以为常的表达方式。方征只看了十几秒就失了兴趣,起身去冰箱拿啤酒,刚刚拉开罐装啤酒拉环的那一瞬间,音箱里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

“……对这部片子我有一些私人的情绪,旧时代的结束,就像是新时代某种形态的开始……”

他猛的灌了一口啤酒,甚至还没咽下去,冲回书桌前盯着屏幕,试图找到什么,看到的只是一个卡通的米奇,视频的弹幕有人写“结束就是开始,这个说法挺有意思”。他的心跳骤然加速,坐下来继续浏览页面,找到了评审委员会组成的部分,下面并没有几个真名,列着几个ID:

Meco、SubtextLab、录像体、CoMemory_City、文艺录音机、Retrosight.fm,他盯着“文艺录音机”几个字看了很久,像是透过显示器看到了背后的那个人,毫不怀疑,这就是她。

“她这句话是说给我听的吗?“这个念头在他脑海中不停的回响 。

他拿出手机,设置了3月26日的事件,主题并不是“领奖”或者是“开幕式”,而是——“重逢”,方征着镜子里的自己,摸摸胡子和头发,犹豫是否要去理个发,他在备忘录里输了一些句子,又删掉,他始终没有想好那天的重逢可以说点什么,或者要不要说。

那天晚上,方征出奇地睡得很安稳,他梦见颁奖典礼在一个巨大的舞台进行,布景浮夸,灯光温热,就像是前几天刚看过的春晚现场,舞台的聚光灯照亮了领奖的人——一个穿着灰蓝色裙子,白色帆布鞋的女孩儿,他坐在观众席上,不停的鼓掌,却没有声音,女孩儿站在台上,不时的望向他的方向,他总记得她眼神里好像说了些什么,可醒来之后,却怎么也记不清了。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创作・小说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之诺世界很无趣,我们仅仅是在这毫无乐趣的生活中去寻找渺小和短暂的愉悦。 一个热爱音乐,热爱文字,热爱艺术,有一点点热爱生活的精神病人。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