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歷史最悠久、創刊69年 文學月刊《幼獅文藝》宣佈於年底停刊

虛詞無形@香港文學館
·
·
IPFS
·
《幼獅文藝》公告中表示,由於開讀習慣改變,出版盛世不再,紙本雜誌生存嚴峻,儘管《幼獅文藝》嘗試透過改版回應文藝雜誌之於當代讀者大眾之意義,拓闊領域如電影、表演藝術、當代藝術等,但無可奈何仍需停刊。停刊消息一出,不少作家與讀者大表惋惜,均指《幼獅》一直以來發掘新人,是很多文藝青年的啟蒙。

原文刊載於虛詞・無形

台灣歷史最悠久、創刊69年的文學月刊《幼獅文藝》,今日宣佈將於2023年12月發行後停刊,消息由幼獅文化公司總經理洪明輝署名公告。

《幼獅文藝》公告中表示,由於開讀習慣改變,出版盛世不再,紙本雜誌生存嚴峻,儘管《幼獅文藝》嘗試透過改版回應文藝雜誌之於當代讀者大眾之意義,拓闊領域如電影、表演藝術、當代藝術等,但無可奈何仍需停刊。停刊消息一出,不少作家與讀者大表惋惜,均指《幼獅》一直以來發掘新人,是很多文藝青年的啟蒙。作家寺尾哲也在Facebook表示,在他還沒出書,沒有任何發表機會時,幼獅 Youthshow 專欄是第一個願意刊登其6000字長稿的實體刊物。詩人黃向澤也感激「幼獅給我們這些還未被看見的新人,一個被看見與說話的平台。」作家劉芷妤也稱《幼獅》「當時給了我很大的力量,讓我感覺我可以繼續寫下去。」

作家龔萬輝也大讚編輯團隊的眼光與用心,他曾連續四年為《幼獅文藝》提供馬來西亞的藝文出版資訊,去年九月因應書作《人工少女》出版而寫的「隔離時期的場所」一系列圖文,幼獅更用了五頁彩頁呈現,他形容那是「一種被善待的榮幸」。也有作家擔心寫作空間收窄,如林楷倫便表示「身為寫作者,對於文學雜誌結束這事情,不會像是某家飲料店收攤那麼簡單,不是少一個地方刊出而已。是更多的焦慮,害怕舞台限縮,害怕空間變小,害怕能看到與被看到的世界少了。」

據台灣文化部介紹,《幼獅文藝》創刊於1954年3月29日,為中國青年寫作協會的文藝刊物,當中「幼獅」代表現代中國青年的英姿勃發,音譯「Youth」,是一份專為青年學子量身訂做的文學藝術入門雜誌。當年刊物由蔣經國主持,本為宣揚愛國思想,後經主編朱橋改版,塑造嶄新視覺風格,1969年瘂弦接手後,更著重於「加強幼獅文藝對全球華文創作的影響」,並廣邀海外作家,刊物格局放大,風格逐漸蛻變。80年代起,刊物風格更趨「校園化」及「年輕化」,《幼獅》公告中也提到,《幼獅文藝》一直是許多創作者初次領會文學的園地,諸如只只刊登新人作品的【YOUTH-SHOW】單元,便有近300名寫作者在此初登文壇,已然或正在邁向優秀文學作家之路。多年來,《幼獅》舉辦了青年作家培育計劃、寫作班,以及種種連結文學與歷史、藝術評論及展覽等活動,期望以更多元方式帶領讀者接近文學藝術。停刊是沉重的決定,然而,編輯團隊在公告最後也表示,「雜誌之形體是一時的,對文藝的愛好、追求是永無止盡」,「日後將透過幼獅文化圖書,繼續將人文新知、文學美感帶給讀者」,希望讀者繼續支持幼獅文化。

虛詞・無形網站
虛詞・無形Facebook
虛詞・無形YouTube
虛詞・無形Patreon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虛詞無形@香港文學館虛無中誕生︰探索文學邊界。香港文學館經營網上發表平台「虛詞」、實體紙本月刊《無形》。 香港文學館有限公司由一群香港作家及學者組成,並設立香港文學生活館。常與大學、藝術單位合作,策劃各種文藝活動及展覽。 linktr.ee/houseofhklit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夢與書寫——評《同夢奇緣之夢》

〈黛玉笑了〉:捻花而笑的林黛玉

《不赦之罪》與「重蟹」——關於重量、罪愆與上帝

台灣歷史最悠久、創刊69年 文學月刊《幼獅文藝》宣佈於年底停刊

虛詞無形@香港文學館
·
·
IPFS
·
《幼獅文藝》公告中表示,由於開讀習慣改變,出版盛世不再,紙本雜誌生存嚴峻,儘管《幼獅文藝》嘗試透過改版回應文藝雜誌之於當代讀者大眾之意義,拓闊領域如電影、表演藝術、當代藝術等,但無可奈何仍需停刊。停刊消息一出,不少作家與讀者大表惋惜,均指《幼獅》一直以來發掘新人,是很多文藝青年的啟蒙。

原文刊載於虛詞・無形

台灣歷史最悠久、創刊69年的文學月刊《幼獅文藝》,今日宣佈將於2023年12月發行後停刊,消息由幼獅文化公司總經理洪明輝署名公告。

《幼獅文藝》公告中表示,由於開讀習慣改變,出版盛世不再,紙本雜誌生存嚴峻,儘管《幼獅文藝》嘗試透過改版回應文藝雜誌之於當代讀者大眾之意義,拓闊領域如電影、表演藝術、當代藝術等,但無可奈何仍需停刊。停刊消息一出,不少作家與讀者大表惋惜,均指《幼獅》一直以來發掘新人,是很多文藝青年的啟蒙。作家寺尾哲也在Facebook表示,在他還沒出書,沒有任何發表機會時,幼獅 Youthshow 專欄是第一個願意刊登其6000字長稿的實體刊物。詩人黃向澤也感激「幼獅給我們這些還未被看見的新人,一個被看見與說話的平台。」作家劉芷妤也稱《幼獅》「當時給了我很大的力量,讓我感覺我可以繼續寫下去。」

作家龔萬輝也大讚編輯團隊的眼光與用心,他曾連續四年為《幼獅文藝》提供馬來西亞的藝文出版資訊,去年九月因應書作《人工少女》出版而寫的「隔離時期的場所」一系列圖文,幼獅更用了五頁彩頁呈現,他形容那是「一種被善待的榮幸」。也有作家擔心寫作空間收窄,如林楷倫便表示「身為寫作者,對於文學雜誌結束這事情,不會像是某家飲料店收攤那麼簡單,不是少一個地方刊出而已。是更多的焦慮,害怕舞台限縮,害怕空間變小,害怕能看到與被看到的世界少了。」

據台灣文化部介紹,《幼獅文藝》創刊於1954年3月29日,為中國青年寫作協會的文藝刊物,當中「幼獅」代表現代中國青年的英姿勃發,音譯「Youth」,是一份專為青年學子量身訂做的文學藝術入門雜誌。當年刊物由蔣經國主持,本為宣揚愛國思想,後經主編朱橋改版,塑造嶄新視覺風格,1969年瘂弦接手後,更著重於「加強幼獅文藝對全球華文創作的影響」,並廣邀海外作家,刊物格局放大,風格逐漸蛻變。80年代起,刊物風格更趨「校園化」及「年輕化」,《幼獅》公告中也提到,《幼獅文藝》一直是許多創作者初次領會文學的園地,諸如只只刊登新人作品的【YOUTH-SHOW】單元,便有近300名寫作者在此初登文壇,已然或正在邁向優秀文學作家之路。多年來,《幼獅》舉辦了青年作家培育計劃、寫作班,以及種種連結文學與歷史、藝術評論及展覽等活動,期望以更多元方式帶領讀者接近文學藝術。停刊是沉重的決定,然而,編輯團隊在公告最後也表示,「雜誌之形體是一時的,對文藝的愛好、追求是永無止盡」,「日後將透過幼獅文化圖書,繼續將人文新知、文學美感帶給讀者」,希望讀者繼續支持幼獅文化。

虛詞・無形網站
虛詞・無形Facebook
虛詞・無形YouTube
虛詞・無形Patreon

All rights reserved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