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要守著我的偏激老去

忄曼
·
(修改过)
·
IPFS
·
不知道是不是焦慮的緣故,我看書也止不住地對號入座,不住地擔憂自己的命運是否會像果戈裡一樣。可實際上根本沒有人家那樣的才華,我衹是一個普通人,年輕時做些荒誕滑稽的事,老了悄悄信奉自己的信仰變成小小的老老的神棍。

最近在看《俄羅斯文學講稿》。當時是在書店裡看了他的前言覺得作者敘事風格我非常喜歡,碰巧那段時間對俄羅斯美學感興趣,我便買了。我在前言里和果戈裡見了第一面。作者說果戈裡的《死魂靈》就像一部科幻小說,我一下子就對這個人產生了興趣,因為依照我淺薄的文學素養,我還真沒有見過上上個世紀俄國的科幻小說,我覺得他一定是個對味的人。

果不其然,講稿的第一章就是果戈裡的介紹,死魂靈中他的用詞之精妙,劇情之荒誕(我這樣短短兩個詞簡直太扁平化死魂靈這本作品了)讓我感覺像在做一場變幻離奇的夢,夢裡从南瓜里伸手摘下了星星卻不失邏輯。我感覺我的精神世界跟果戈裡同頻了,我真的感覺他的筆下世界他的意識流入了我的大腦。

但是好景不長地,我看見了他創作了死魂靈之後的一生,在我看來,像是一個乾涸的人為了繼續創作,投奔神明,而投奔神明這件事情反作用于他的創作,對他產生了負面影響。他的思想開始變得不可理喻,作品仿佛為了政府而生,念叨著的偉大著作的續集,最後卻葬身在火爐之中。講稿中寫到他蜷縮在火爐旁哭泣,親手將死魂靈的結尾丟進火爐,結束他用多年的心血塑造的生命時我感覺心頭一緊。我好像在照鏡子,衹是他是我的巨人版,又或者說是巨人也有普通人的一面。

不知道是不是投射,我看到了他身上揹負的壓力,又或者我理所當然地用我的處境去理解他的表現,他為什麼由一個想像力如此豐富,對細節體察得如此詳盡的人,變成一個幾近癲狂的人。我將我的想像力,我的創作瓶頸,我的壓力,我的信仰,我的未來全部都投射在了他的身上。我不住地害怕,我會不會也變得跟他一樣,最後蜷縮在破舊房子里,守著自己的偏激老去。

雖然作者是說盡了果戈裡的壞處,但《死魂靈》《外套》在文學上的造詣還是值得肯定的。講稿作者這樣中肯且大量引用原文並做解釋的講法讓我感覺像在上大學的文學課,非常有意思,果然沒買錯,哈哈哈!(好像偏題了)

不安仍然存在,但是先像生蠔一樣抓住一塊石頭一點點長大吧。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书音影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