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果也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infj的“doorslam”和普通人的绝交,到底有什么区别?

果也
·

Doorslam不仅仅是infj的专属,而是缺乏共情边界感的高敏感人群的专属。

1 共情疲劳:长久透支后的崩溃

从共情疲劳来看,是长时间,单向地不断输出,不断给一个人提供能量而没有足够的回报,导致某一时间突然觉得,不值——那我不要了。

2 收支平衡:付出与回报的断裂

从收支平衡来看,长时间的时间、经济、能量赤字,并且未来没希望收回。

3 印象分归零:从朋友到无感

从对一个人印象分来看,如果说60分以上是朋友,那么doorslam的时候,这分数已经扣到0分甚至负分了,doorslam之前漫长的内耗时期完全靠压抑自己和对人性的美好希望以及对方会改在撑着。等到了终于做决定的时候,这时的分数连熟悉的陌生人都不够维持了,所以就断崖消失,这时doorslam的人不会有任何愧疚或者恨,只是无感和厌倦——终于可以做回自己了。

4 潜意识自保:断尾求生的开关

从神经元活动和潜意识来看,这是基于创伤性的自保,在潜意识提醒无果之后,潜意识强势接手主观意识,通过强烈的不适感(甚至生理性厌恶)让人断绝一段关系,以求得最后的断尾自保。从这一点来说,发现自己有过doorslam的关门行为的人,在今后应该更多地相信自己的直觉和尊重潜意识的提醒。

5 高敏感特质:信息过载与边界缺失

所以如果一个人发现自己存在Doorslam的关门行为,可以去看看自己是不是属于高敏感人群,比如和平均值相比,拥有更好听觉、触觉、味觉等,并且会无差别、无选择地大量从环境里获取信息,不知筛选而且不会保护自己。

Doorslam是一个绝佳的认识自己的机会,可以让自己在今后的人际关系里更加重视自己的边界和主体性。

能量很珍贵,应该留给值得的人,更应该用来好好滋养自己。Doorslam不是冷血,而是迟到的自我保护。真正的课题是学会在关系早期就设立边界,而不是等到最后被迫断裂。

2025.9.29

灵感来源:为什么infj绝交叫doorslam,普通人绝交只能叫“绝交”?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