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課不是只有縫紉跟烹飪而已

努力斜槓的家庭主婦
·
·
IPFS
·
深感我們在這塊的教育不足

三個月前我去圖書館借了有關北歐教育的書,那時候我只是當作參考書來看...前幾天我又把有關日本理財教育的書看完,因緣際會之下看到其他領域的專家提到出社會後的學生常常因為沒有足夠的常識導致一出社會就踏進坑...我在想"這些不是理所當然該會的嗎?"不,沒有甚麼事是理所當然該會的。紅燈停綠燈行是理所當然的嗎?不,是有人教才知道;搭車時先讓人下車才可以上車是理所當然的嗎?不,是有人教才知道...開車時要提醒或感謝對方是按一下喇叭、合約上簽名就算內容不合理也是可以依法執行、信用卡繳最低的額度只是再繳利息而非本金...更別說最基本的餐桌禮儀、搭車禮儀等等...

回過頭來看,也許要減少現在社會的亂象就是要補足家庭科吧~我認知上的"理所當然"在他人的認知上並不是如此,這樣的情況自然就會產生亂象甚至紛爭...

我問了chatGPT,如果要補足這部分的話現在可以開始做哪些努力(畢竟我希望孩子們長大後的社會不要太糟糕)...他列出很多方法,不過很多都是專家學者老師名人才能做的事情...後來終於在探討中看到我現在能做的事情,就是把我記錄訓練孩子們獨立的文章加個TAG,因為這樣會讓有需要的人搜尋到...

老實說,我總以為我說的那些理所當然並沒甚麼重要...直到昨天我收到一封簡訊,意思是謝謝我在去年跟她說的那些話,她一直努力去改變自己,雖然很慢,但她的孩子感覺出也改變了...

以下是我整合北歐、日本跟法國在"家庭教育學"這方面,自己覺得可以拿來用的部分~雖然是這樣規畫,但我之後肯定會改變~畢竟我是拿來嘗試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沒有前例,只能且走且行慢慢調整吧~

  • 我喜歡法國的"透過公民教育跟生活式教學",從小就讓小孩學會尊重、思辨與選擇。生活教育不只是在課本上學中學會"怎麼煮飯",而是能夠在面對社會複雜性時知道該怎麼思考、怎麼說話、怎麼行動。

  • 我預計從國小3年級到國中3年級開始有計畫的一個個完成"讓小孩獨立項目"...雖然我一直都有在給予他們觀念與實際動手操作,但都是遇到甚麼就面對甚麼,雖然很生活但是也因此不清楚哪些有學哪些沒學...希望之後能系統化一點,或至少整理出個清單可以讓我參考

  • 國小目標:學會生活自理能力。內容包括:食(洗米+煮米+切菜+葷料理+素料理+不浪費食物+會購買),衣(洗衣服+摺衣服+基礎縫紉+買衣服),住(打掃+收拾+整理+斷捨離),行(騎腳踏車+學會搭車+交通守則跟經驗談),育(做家事工作賺零用錢+預算規劃跟記帳+性別平等+性教育+從生活上SDGs+簡單的社會議題+分類垃圾回收),禮儀(依場合穿衣服+去人家家裡注意事項...等等)+如何與人有效溝通跟婉轉拒絕+遇到衝突要如何安全+學習照顧別人與同理心+跟小孩或老人該如何相處+心理層面(排解負面情緒+不內耗+專注在自己的目標)

  • 國中目標:準備獨立生活,內容包括:著重在理財(收入支出+規劃+記帳+復盤+保險+稅務+投資),法律觀念(合約及消費糾紛+預防購物等詐騙+傷害與衝突+個人責任+拿別人東西+網路吵架+性自主+口說惡言+身體界線+個資+),性與人生規劃(安全性行為+身體界線+懷孕+生小孩...這些我應該在國小就會說,一直重複說),自我保護跟人際溝通技巧(希望能像蠟筆小新一樣那麼社牛),社會議題(國家大事或是社會新聞或環境保護,思考其背後意義跟我們能做甚麼),回收再利用(與其買新不如動手改造),心理層面(思考->表達->挑戰,絕對不輸的精神,看似隨和但有邏輯與底氣)

  • 尊重孩子們的個體選擇,沒有絕對的標準答案;要懂得跟他人相處,要尊重與自己不同的想法與做法;要為自己所說的做的負責;知道如何獨立生活也知道反抗自己所不要的

目前我只想到這些...不知道他們真正學起來到可以獨自存活在這個社會上需要多久...希望越早越好,這樣就有很長的時間可以嘗試~可以犯錯~可以改進....


不過,雖然這幾個國家在"讓學生學習獨立"比台灣還要認真,但他們的社會上還是有那麼多無法獨立的年輕人...問了chatGPT後才知道原因,只能說每個年代的年輕人都有他們要面對的課題

  1. 日本:會做事但不敢出走
    雖然從小學會做飯、打掃、記帳,卻常因社會壓力與家庭依賴,遲遲不敢搬離父母家。

  2. 北歐:能生活但不急著「當大人」
    他們懂得獨立、會過生活,但更看重生活品質與心理成熟度,不急著硬性切割「成人儀式」。

  3. 法國:獨立是一種過程,不是一刀切
    法國年輕人生活能力強,但會選擇延後就業或共居過渡期,家庭與社會接納這種彈性模式。

  4. 台灣:教育教了什麼都沒用,因為沒讓孩子實踐
    台灣學生知道理論,但少有實際生活操練,加上父母不放手,結果長大後會考試卻不會生活。


「獨立生活」不是只有技能,更是一種社會結構的結果。如果我們真心希望孩子能長出自己的路,就不能只靠家庭課「教會他怎麼縫紉跟烹飪」,更要打造一個允許他自己生活、自己失敗的社會結構。


話說今天看到網路上一群網民在探討"一個媽媽讓小孩在地上躺著半小時"/"搭飛機小孩沒有吵鬧卻還是被陌生人兇不應該讓小孩搭乘"...不要說年輕人,現在就連小孩都沒有空間可以試錯並成長

曾看到網友寫說"可以讓你哭鬧但你不能妨礙到別人"...這是一個好議題,但卻是假聖人的觀念。以我自己的例子來說..平常都沒事不哭鬧的老大,想說帶他去坐公車沒事,這次想帶他去坐火車,結果在火車上哭鬧,怎麼哄都沒有用....老二也有一次是這樣,怎麼哄都沒辦法,當時也是受到很多的注目禮跟少數言語攻擊....所以到現在我還是不敢帶小孩去人多的地方,也不敢去需要安靜的餐廳吃飯,交通工具也是只有機車跟汽車...因為不知道小孩會不會又吵到別人,所以我已經很多年沒搭乘大眾運輸...

後來跟朋友聊起這件事,朋友說小孩耳朵甚麼甚麼所以導致不舒服會哭,多試幾次習慣了就不會哭了...不過我那時不想影響別人,所以乾脆就算了不出門...這只是坐車,還有很多很多...一堆小孩會讓你出乎意料的時刻會大哭大鬧...現在回想起來我的內心還是會恐慌...曾有朋友說我怎麼連帶小孩去公園玩都很緊張(笑)...沒有經歷過的人是很難理解...我現在就像是一個精神上的老人,看到很多事情都是笑笑,只要不牽扯生死/法律/道德都是可以再試試,畢竟誰是一開始學走路不跌倒的~~~我的觀念還是"吃苦是早點吃的好"XD


"家庭教育學"是一門很重要的課,並不是現在教育裡所提供這麼膚淺的內容...社會上很多在用自己的知識去教人的人(像法律有看到P律師等等,理財跟訓練內心強大也是,有很多專業人士在發聲)....若能把這些資源整合在一起,讓孩子們從小開始學習如何獨立,我想這個社會會越來越好吧...至少會越來越多人是"理所當然"而非"無知"....

這只是我的想法~我沒那麼偉大去看那麼多,我的精力只夠把手頭上這三個孩子好好培育成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就好,若是他們長大後能獨自生活把自己照顧好就挺讓我欣慰了~哀...不婚不生就沒有我現在這種煩惱XD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生活事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努力斜槓的家庭主婦育有三個小孩的家庭主婦(老大過動,老二高敏,老三嫩嬰),因不願意在日常忙碌中失去自我,所以很努力的在照顧孩子外繼續斜槓著自己想做的事情。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七日書 | 第七天:關於想像

七日書 | 第六天:關於寫作

童年富裕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