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富裕症

努力斜槓的家庭主婦
·
·
IPFS
·
有時候盡心盡力好幾年後卻發現孩子怎麼越長越歪,不知道該怎麼辦...教育就是這麼一回事,必須花一段不短的時間才能看出孩子的成長

同理,我們也可以花時間再把孩子矯正回來,只是通常需要兩倍甚至更多的時間與精力


在講"童年富裕症"之前,我要先來講我覺得彼此相通的文章,有時間可以看一下...

第一個是如果可以重來,她不會再這樣教育小孩的哈佛虎媽

第二個是提倡嬰兒哭不要抱的學者,他的孩子一生都受憂鬱症影響(其中一個自殺成功)

第三個是以林徽音跟陸小曼來探討富養女孩的真實意義,不過我當時不是看到這篇



"童年富裕症"AI是這樣整理出來

“童年富裕症”是指一些在優渥的物質條件下長大的孩子,雖然不缺物質,卻在情感、心理和精神層面存在問題,例如缺乏目標感、缺乏責任感、抗挫折能力差等。 這個詞彙源自於對富裕家庭孩子心理健康問題的觀察和研究,也稱為“富裕病”。 

“童年富裕症”的表現:

  • 情感空虛: 雖然物質生活豐富,但內心缺乏情感寄託,容易感到孤獨和空虛。

  • 缺乏目標感: 對未來缺乏規劃,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容易對生活感到迷茫。

  • 責任感缺失: 缺乏獨立生活能力,依賴性強,對自己的行為和結果缺乏責任感。

  • 抗挫折能力弱: 面對困難容易退縮,缺乏應對挫折的能力。

  • 心理脆弱: 容易情緒化,心理承受能力較弱。 

“童年富裕症”的成因:

  • 過度滿足:

    孩子從小被過度滿足,缺乏必要的挫折教育,導致其缺乏應對生活挑戰的能力。

  • 缺乏情感培養:

    家長過於關注物質上的給予,忽略了對孩子情感和精神層面的培養,導致孩子情感缺失。

  • 缺乏獨立生活能力:

    家長包辦一切,導致孩子缺乏獨立生活能力,無法獨立面對生活。

  • 缺乏目標引導:

    家長未能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給予必要的目標引導,導致孩子缺乏人生目標。 

“童年富裕症”的影響:

  • 影響個人成長: 缺乏目標感和責任感,阻礙個人成長和發展。

  • 影響人際關係: 容易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同理心,影響人際關係的建立和維護。

  • 影響生活質量: 容易感到空虛和迷茫,影響生活質量。 

如何預防和解決“童年富裕症”:

  • 適度滿足,不過度溺愛: 在物質上給予孩子合理的滿足,但也要讓孩子學會珍惜,不過度溺愛。

  • 培養獨立生活能力: 鼓勵孩子參與家務勞動,培養獨立生活能力。

  • 注重情感培養: 陪伴孩子,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情感連結,鼓勵孩子表達情感。

  • 引導孩子樹立目標: 幫助孩子探索興趣愛好,引導孩子樹立人生目標。

  • 鼓勵孩子面對挫折: 鼓勵孩子勇敢麵對挫折,從中學習成長。 

“童年富裕症”是一個需要社會和家庭共同關注的問題。 家長應當在物質和精神上都給予孩子合理的引導,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讓孩子在富裕的物質條件下,也能夠擁有豐富的精神世界和健康的心靈。 


記得我剛出社會沒多久後,社會瀰漫著一股"富養小孩"的氛圍,"小孩子穿二手衣很可憐/一定要帶小孩出國玩/要滿足小孩的需求不然長大他會報復性購買/小孩會沒自信心"這幾句是我聽到的話...當時覺得怪怪的卻說不出來哪裡怪,直到後來看到以林徽音跟陸小曼來解析富養小孩的文章後才恍然大悟,所謂的"富養"指得是內心是精神是腦袋是視野,而非單純就只有物質享受...

現在我自己當媽了,更加明白要正確地"富養小孩"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情,一是因為很多活動都是需要"金錢"來支援,不用花太多錢的方式也有,只是會很麻煩自己;二是需要很多時間去專注在小孩身上,但是現在又提倡先是自己才是爸媽,時間上的安排需要用心規劃;三是爸媽自己有沒有正確的富養自己?自己若都沒做的話通常會不知道該如何在小孩身上執行;四是周圍的反對聲音,這我深深有感受...所以當我聽到"你很會教小孩"的時候都要忍住不去嘴當年

我跟詹先生只是一般人,所以給予孩子們基本的生活環境,並不會給過多的物質需要...像小孩會說要新玩具,但因為家裡已經有很多玩具,所以我會要求一進一出...對於玩具我並不會制止,因為我也怕長大後他們會報復性消費(我的朋友就是如此),不過現在我慢慢地帶他們去做釐清自己到底要的是甚麼,如果可以就自己動手改造現有的玩具為主...而不是想要哪個牌子

老大即將要升小二,所以我開始給他安排"家事工作",同樣我也開始給他"週薪50"。除了讓我輕鬆外(並沒有,我自己動手還比較好 = =),主要是讓他開始學習各項獨立技能,對於自己該做的事情會主動完成,還有就是給他"有付出就要有收穫"的觀念...當然這裏面還有很多細節要去注意,不過目前成效挺不錯。雖然我一開始會擔心他會變成不給錢就不動,但是他並沒有,他想幫忙就幫忙,對於我要他幫忙的時候他一樣會做~有一次他還跟我說"媽媽我幫你,不用給我錢,你休息一下"

:)

"富養小孩"我則一直有在做,從他們出生我就一直是如此。還記得那時候剛有孩子的時候很多人都跟我說小孩哭不要抱,但我沒辦法...那時候我不知道怎麼解釋,所以我只會回"嘿嘿"然後獲得我不知好歹的稱號...

前幾天我問了老二"如果你哭哭我不理你的話呢?"她一開始說她會怎樣做來吸引我,換了很多方法我都回"如果我還是不理你的話呢?"最後她停了一下說"我會回自己房間把門關起來不理你。"我想,這就是人心,如果小孩一直伸出手需要你但你卻一直沒有給予回應的話,小孩最後只能與你斷掉情感連接好保護自己...過去我不清楚這些關於心理的細節,只是覺得我都不喜歡了就更不應該如此對待嬰兒,現在想想真是惶恐...還好還好沒有造成他們潛意識的傷害

有一句話我很喜歡"爸媽的責任在小孩獨立後結束",但"訓練獨立"是何其難啊...不只是照顧自己的能力,還有跟人相處與防範的能力、與自己內心世界互動的能力、懂得運用金錢的能力以及犯錯改正的能力等等...也許當孩子們都獨立後(我指的是獨立而非成年,我認為獨立與年紀無關)我就會保持距離以"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這種朋友方式與孩子們相處吧~


現在想來,也許我姊就是"童年富裕症"吧~這樣在她身上發生的矛盾事情全都有依據可循...可怕,真是可怕,我爸媽明明就是希望讓我姊過上富裕又快樂的生活,卻因為工作忙碌疏忽掉某些部分(以前的人也不懂這些),導致我姊在青春期開始後的人生產生一系列的變化...

一開始提到我出社會時"富養小孩"的風氣,到現在陸陸續續發現問題,就連我幾個朋友也都有類似的狀況,不過本人無所謂我就覺得沒差,畢竟他們的爸媽還頂著~XD

"童年富裕症"還是比較少人會提到,大多還是在講如何讓小孩過富裕又快樂的童年,不過我也不會多事去留言甚麼,畢竟現在網路社群上瘋狂的人一堆...但我心裡還是覺得這是一件很需要讓人去釐清的事情,所以還是寫了這篇文,也許剛好有人需要那就能去幫忙別人~這個社會需要善的力量~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努力斜槓的家庭主婦育有三個小孩的家庭主婦(老大過動,老二高敏,老三嫩嬰),因不願意在日常忙碌中失去自我,所以很努力的在照顧孩子外繼續斜槓著自己想做的事情。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七日書 | 第七天:關於想像

七日書 | 第六天:關於寫作

家庭課不是只有縫紉跟烹飪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