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还能如何重头再来

mensign168
·
·
IPFS
你是否也曾觉得——四十岁之后,人生基本就定型了?失业、不安、身心俱疲,中年危机似乎成了时代默认的“背景音乐”。可我在德国,遇见一个70岁还在不断重启人生的老人。他开着跑车,住在森林边的别墅,收藏着充满争议却又坦诚的艺术品。从兽医、到物理教授、再到企业创始人,他把每一个阶段都当作新的开始。这篇文章,是关于他的,也关于我们所有正站在岔路口前的人。

那是2004年,我第一次出国,随单位来德国考察。

对我来说,那是一次命运转向的起点。带我同行的是当时的老板,也可以说是我的引路人。他给了我第一次走出国门的机会,让我从纸上谈兵的年轻人,真正走进了世界。

接我们的人,是一位德国老头——据说已经七十岁了,却开着一辆崭新的豪车亲自从纽伦堡(或法兰克福,我已记不清)前来接我们。他身形高大,步伐轻快,穿着得体,满头银发扎成整洁的马尾,眼里有一股难以忽视的亮光。

我坐在后座,第一次体验到什么叫物理意义上的眩晕——那车一路飙到200多公里每小时,窗外的风景像电影胶片一样疾速倒退,厚重的推背感将我牢牢按进座椅。我整个人像被气流压着,甚至不敢动。而他却一边聊着天气,一边换着收音机频道,神态轻松,仿佛我们正悠哉地开在乡间小路。

这个德国老人,是我此行中最让我难以忘怀的人物。

我当时只知道他是接待我们的“合作方老板”,后来才了解到,他年轻时曾是一名兽医,40岁时突然决定改行,去大学攻读物理专业,拿到学位后做了几年高校教授,又自己创办了一家高精仪器公司。

他人生中的每一个决定,都像是在重启自己。

我很好奇他为何会如此选择。他只是笑了笑,说:“生命有很多条支流,你只需要勇敢地换一条河道。”

他邀请我们去他在纽伦堡郊外的别墅做客。

那是一栋坐落黑森林边缘的单层乡村别墅,红砖墙,白漆木窗,屋旁是一片未经修整的自然植被,听他说偶尔还有野兽造访。花园不大,却种满薰衣草和苹果树,阳光在藤蔓和雕花门柱上洒下斑驳的影子。我们喝着他自己酿的果酒,听他讲年轻时在世界各地游历的经历。

直到他带我们进入他所谓的“人类学收藏室”,我才彻底被他“突破常规”的人生观震撼了。

那是一个不大的房间,房间内摆放着他几十年来在世界各地收集的——各式各样的男女生殖器官雕塑与摆设。这些并非整齐地陈列在玻璃柜中,而是随意地分布在书桌、墙角、窗台边,仿佛是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可以随时拿起来端详、把玩。细看之下,大多数雕塑的原型都是女性,有的是生育主题,有的是古代女神,有的则直白到赤裸——但却并不猥亵,反倒像一种质朴的崇拜与凝视。

聊天时,他提到自己有一个女儿,而夫人似乎不在身边。我不确定这间书房是否是在女儿成家、搬离之后,才逐渐变成了如今这个模样。也许是,也许不是。只是当时的我,忽然有种模糊的直觉:这屋子不仅收藏着他游历的记忆,也收藏着他某种被时间冲淡却依旧炽热的情感。

有非洲部落夸张而原始的木雕,有日本江户时代的浮世绘春画,有拉丁美洲玛雅文明的陶器模型,有印度庙宇中的石雕,也有现代风格的金属装置艺术。

我当时红了脸,尴尬得不知道该看哪里。他却只是微笑着说:“这些是文化的根,是人类最本质的符号。性不是羞耻,而是神圣。”

我不懂。但我知道我遇见了一个彻底不同的人,一个我从未想象过的七十岁老人。他活得比许多二十岁的人还坦然、自由。

那天我拍了很多照片,用的是我带去的佳能相机。收藏室的陈列、他年轻时的黑白照片、别墅小花园的猫和葡萄藤……我想把这些都带回国,告诉那些还在办公室格子间里精打细算“中年危机”的朋友:人到中年,并不是只有保温杯和养生枸杞。

可惜的是,回国那天,在法兰克福机场,我把相机落在了飞机座椅下。

那些影像,就像梦一样遗失了。

我一度很懊悔,觉得错失了某种“非常珍贵的证据”。但多年以后,我渐渐明白,也许那些照片根本不是为了被“保留”,而是为了让我记住那种“曾经遇见”的感受。

我依然记得那天夕阳下,他站在葡萄架下笑着和我告别的样子。

那笑容告诉我:40岁不是结束,而是你人生可以重新编剧的中场休息。

而七十岁,也仍然可以驾驶人生的方向盘,在自由的路上,踩下油门,继续加速。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生活事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