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信号之外
咖啡馆的窗外,下着细密的雨,街道像一条被水墨涂开的灰色长带。
林晓合上笔记本电脑,屏幕上的案件档案依旧停留在最后一页——一宗看似平凡的个人信息泄露案。委托人是个普通的物流公司职员,说有人在暗网挂出了他的住址、身份证号和银行账户信息。
常规的数字取证工作而已,林晓做过无数次。但今天,她看到了第一处不对劲的地方。
档案里的聊天记录,在昨天还只是几行对话,如今却多出一段她从未见过的语音转写,内容显示她在三天前亲口承认委托人“自导自演”了泄露事件。
她再三回忆——没有这回事。可调取到的原始录音中,确实有一个跟她一模一样的声音说了那句话,连呼吸节奏都精准到无法分辨。
“假音频?AI合成?”她低声自语。
可时间戳、环境噪音、信号包大小全都对得上——仿佛这段对话本来就存在过。耳机里在极低的频率上,像有一只手轻轻敲击她的鼓膜,让她忍不住揉了揉太阳穴。
林晓的手机屏幕忽然亮了。
一个陌生邮箱发来加密邮件,标题只有两个字:回忆。
附件是一个视频文件,画面一开始是一个昏黄的客厅,老式风扇吱呀作响,桌上摆着一杯牛奶。
镜头缓缓推近——她看到了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正专注地用铅笔画画。
那是她。
心口骤然一紧。
这段视频,她完全没有印象。
画面到一半,突然闪现出一串经纬度坐标和一句文字:
他们已经开始改写你的过去。
视频结束时,屏幕一黑,出现一个陌生的启动界面——不是邮箱,也不是播放器,而是一行冷白的字:
BlackMirrorNet – Node Searching…
光标闪烁间,短暂出现过一行更短的文字,又迅速消失:
“白昼已标记该节点。”
林晓盯着那行冰冷的字,手指悬在触控板上。
旧电脑的风扇转得越来越急,像是在催促她做一个决定。
屏幕下方闪烁着一个选项框:
是否进入?
[是] / [否]
她犹豫了三秒,点下“是”。
屏幕瞬间变黑。
一种诡异的低频嗡鸣从耳机里涌出,像有人在很远的地方低声说话,却又听不清具体内容。
下一秒,黑暗像水面一样被轻轻推开——她的视野不再是咖啡馆的桌面,而是一个巨大的灰色大厅。
这里没有墙,没有天花板,四周悬浮着无数破碎的影像——抗议人群、战火中的街道、被涂抹模糊的面孔。
每块影像的角落都标着时间和地点,有些是昨天,有些是十年前,还有的时间标注在未来。
林晓抬起手,本能地触碰一块最近的影像。
光像水一样从指尖扩散开,她看到一个白昼新闻从未报道过的场景——
市中心广场,警戒线内,数十人被推入没有标志的车辆,摄像机画面颤抖,随后被切断。
“你看到了白昼不愿让你看到的东西。”
一个低沉的、带着笑意的声音在她耳边响起。
她猛地回头,什么人也没有。
声音再次响起,这次带着金属回音:
“叫我——墨镜。”
她的脊背一紧,“你是谁?”
“问题不在于我是谁,而是——”声音顿了顿,似乎在选词,
“你正在调查的案子,不是一个案子。它是一次全球级的叙事重写计划的测试版本。你看到的,白昼会删,黑镜会留。至于我……我只在裂缝出现时出现。”
影像墙忽然闪烁,一块新画面浮现:
是她的委托人,正站在新闻发布会的讲台上,向一群记者控诉她“捏造证据”。
时间标注是——三天后。
墨镜轻声说:
“你觉得这是未来吗?不——这是他们已经在塑造的现实。”
墨镜的声音像是从大厅的每个角落同时传来:“你有两个选择——现在退出,忘掉一切,或者继续看下去。”
林晓还没回答,脚下的灰色地面突然震动起来,像有人在这片虚拟空间的底层砸开了什么。
远处影像墙的边缘开始崩解,数据块像玻璃碎片一样坠落到无尽的黑暗中。
屏幕右上角跳出一个倒计时:30…29…28…
与此同时,她现实中的旧笔记本也发出急促的风扇声,机身温度不断上升,金属外壳烫得她下意识松开手。
“有人在定位你。”墨镜低声提醒,“不是我。”
倒计时进入10秒时,整个大厅骤然漆黑,一道白色的系统提示在她眼前闪烁:
连接中断。会话已被强制关闭。
她最后看到的,是那段坐标像被刀锋齐齐切断,只剩半截漂浮在黑暗里。她猛地摘下耳机,周围的咖啡馆一切如常,只有桌上的手机屏幕正闪烁着一条未接来电——号码显示为空。
她的心脏还在狂跳,耳边却依旧回荡着那句话:
“这是他们已经在塑造的现实。”
林晓合上电脑,窗外的雨停了。
对街的广告牌忽然亮起新画面——一张放大的她的照片,配着刺目的标题:
“涉造假调查律师,或将被吊销执业资格。”广告牌闪烁的一瞬,周围咖啡杯的碰撞声和低语声仿佛被拉长了半拍,像整个街区的节奏被外力按下了慢速键。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