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愛裏找平衡》〈我為數不多的朋友們〉
從借錢這件事情,就可以看出:
誰是認真對待你們之間的友誼,且不計任何代價。
我的朋友很少,連五根手指頭都沒有。
國中時期,我用我的正義感,換取了多重背叛。
友情,只有革命情感,才是真的。
不管我們笑得多燦爛,也只是表面的好。
只要不投入,那就不可能會受傷。
什麼是革命情感?
以我的觀點:
革命不用轟轟烈烈,但要並肩同行。
互助與互愛,該是友情基礎。
介紹一下我有哪些朋友吧!
第一位,淳。
國小時期,她被霸凌。
因為我遊走群體之間,不受約束。
我對這個小團體是有貢獻的,沒有人會對我有惡意。
我不知道我是什麼心態,
他們越排斥的人,我越要接近。
所以說我是陪著淳革命的人。
之後,我們一起寫交換日記。
逢年過節遇生日,我們會手作卡片給對方。
寒暑假時,也會手寫信件,郵寄想念。
第二位,允。
我跟她是大學室友,一見如故。
我們也是有磨合了一陣子。
有很多小事累積,讓我們情感綁定。
她遭受專題教授騷擾,我隨身陪伴。
她加入紫衣後,狀態不佳。
有好幾次呼吸困難,我陪她出入醫院。
還有一些日常的互動,是友似家人。
第三位,菲。
我的前同事,小孩的乾媽。
跟她的友誼,沒有任何的紛爭與糾葛過。
跟她的對談,有時候會忽然的不同頻。
我很疑惑,這樣的我們算朋友嗎?
可是她對我很認真。有一次讓我很感動——
那天,我受困全家便利商店。
全家不能用LINE pay付款,我也沒帶錢包。
我雖然有全家的App,但是付款模式沒有設定完整。
我不能一走了之,因為食物已經在微波了。
該怎麼辦?
我思考了一圈,最後還是選擇了她。
撥通她的電話,尷尬的提出了我的請求:
「可以幫幫我嗎?我在全家,需要妳的付款條碼。」
她二話不說,趕緊設定APP。
隨後,截圖給我,讓我完成付款。
這是我離開學生時代後,第一次借錢。
一離開全家,我馬上打開 LineBank 轉回去。
我很感謝她的幫忙,也很抱歉這樣打擾她。
第四位,娜。
大學同學,夜轉日校生。
我從一開始就想保持距離的人。
可能是因為她的星座,
也可能是因為她的一些小動作。
從熟悉開始,我就是她的傾吐與吐槽對象。
這算是朋友嗎?我想止於同學關係。
每次分享都是負能量,有問題的永遠都是別人。
到了孩子出生。
應該是在小孩滿一歲後,這個朋友我想淘汰。
這次的借錢事件,讓我覺得淘汰她的我,不壞。
回到我這次的借錢看人心。
我其實有說謊:
「遺產的土地複雜,需要整合,我要借5萬到20萬。」
理由連我自己都覺得荒謬。
說謊對我來說很困難,很心虛、很愧疚。
淳的小家無法支撐房貸壓力。
賣房租屋,還是期待有天再有屬於自己的房子。
允在三十歲那年,以為找到真愛,決定買了房。
談結婚、談未來,兩人不合拍,散了。
房貸繼續背著,也無心找能同行的伴侶。
菲從婚前就希望自己開個店面。
做日本料理或是賣醫療器材,都好。
現在最重要的是,有個安安穩穩的小家。
娜是四個朋友中,最沒經濟困擾的。
紙廠女兒,不想依附,就在購物網販售文具。
喜歡日本,每個月都飛日本遊玩,順便帶貨販售。
會突然租一間套房,逃離家裡,過幾個月獨立生活。
她對錢的運用,隨心所欲,真教人羨慕。
我也想像她,不管押金、違約金,隨心租屋。
我向她們開口我的需求,她們的反應皆不同。
淳表示,土地是她丈夫的專項。
她要我找她丈夫協助,不用擔心費用問題。
允表示,她今年做兩次手術,積蓄見底。
我很自責,她在醫院躺著,我什麼都不知道。
我問:「為什麼都不告訴我?」
她回:「妳有孩子,都忙不過來了。」
「她對我很重要」,這個根本只是嘴上說說。
這麼大的事,我居然要透過人性測驗才知道。
我是失敗的朋友,我很虛假。
到了菲這裡。
她很懷疑我是否說謊,擔憂我受騙。
由於金額大筆,她跟她老公商量後,回我:
「我可以借妳2萬,但是我要面交。」
我開5到20萬,她卻跳脫框架。
2萬,不就等於她一個月薪資?
是她老公不同意,她能做的鼎力相助。
即使有疑慮,還是願意付出。
這感動無法言喻。
最後是我期望不大的娜。
她:「這太大筆,沒有。」
我:「5萬呢?大概2個月還。」
她:「也沒有。」
幾乎秒回,沒有任何一絲猶豫。
總是往我這倒垃圾,卻從不付清運費的人。
要她別上傳孩子清晰照片,說我大驚小怪。
每次邀我出去,我說我能負擔,她硬是付出。
或許如我所想:滿足她的優越感。
我想不透:她究竟將我放在哪個位置上?
菲給我火種,淳給我工具;
允急需休養,給了我「對不起」;
娜的門窗已上鎖,在她那,我一無所獲。
朋友不用多,精緻就好。
而只想受惠的她,徹底被我淘汰了。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