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只是個在公司乖乖蹲著的工程師,沒想到一離職竟然成了全職流浪藝術家 — 吳克軍

吳克軍剛畢業時,從事的是遊戲開發。因為讀了研究所,才接觸到新媒體領域。接著曾經在叁式任職以及離職,回頭看這一條路至今已有十個年頭。他開誠布公,在這過程中,常常會自我詢問:我的價值是什麼?吳克軍認為,這些年來他慢慢成為一個可以獨當一面的人,跟一些自己在貫徹的事情有關係,而這次講座中他娓娓道來。此外,他也強調,這是屬於他的職涯路徑,不同的人都有可能有不同的路徑。
他詢問在座觀眾,對於工程師一詞有何想像?得到的回答大多是寫程式。吳克軍認為,除了寫程式,更重要的是,工程師的任務在於解決問題。而他自己很有自信,認為自己可以寫出比別人更好,更穩定有效的程式。
但是,進到叁式後,他發現自己變得渺小,同事都非常優異,程式都寫得很好,這開啟他為期約一年的摸索期。這段期間,他也接觸各樣的案子,也慢慢發現自己似乎可以創造出別人認為美的事物。到了第二年,他有七個月的時間,和另外兩位同事每週一起固定討論自己的「O、K、R」— 目標與關鍵結果。他開玩笑說,彷彿是一個三個人的戒酒會,不過,這個小群體的討論,帶給他莫大的影響。
在一次一次反覆討論中,他慢慢釐清自己的目標與定位。吳克軍說,作為一個新媒體藝術家,他自己的人物設定、核心思想、守則等等,他一一的條理清楚。爾後,在某一次公司的案例分享會議中,同事的一句:「這我們也做得到」,讓吳克軍突然領悟,自己的價值除了解決問題,也在於「創造從未有過的視覺體驗」。

往後的不同階段,吳克軍都會檢視並更新自己的 OKR。有幾年的時間,他自我形容非常「癡迷」於事物與事物之間的觸發關係,想要做出有深度的作品,這個狀態維持了些許年。也有曾經一年因為要搬家的緣故,他認為是新起點因此不做任何預設。
剛前往美國發展時,他也遇到鐵板,自我懷疑的時期 — 為什麼必須是我?我的特色在哪裡?他時常也陷入這樣的迴圈。但是隨著時間慢慢拉長,一年半以後他也接觸到越來越多的人,以及也被對的人找到。他分享,現在會有人因為他的特色找上他,並且告訴他:「我們有個空間,請你來放你的東西。」

今年(2025年),吳克軍理出自己的核心定位是,想要去把生活中那些不平凡的事情,透過某種方式被看見。他也時時提醒自己要做一個 Clear Mind、Dirty Hand,有著清晰思想以及不怕髒手的人。他也在講座中預告自己九月底會有新作品發表,未來也會關注數位雕塑,歡迎各路好友追蹤社群,一起來持續攪動新事物的誕生。
Q&A
提問者:你本來就有接國際案子,後來出國後的案子也是跟這些有延伸嗎?
吳:我必須講在第一年,什麼事情都沒發生,然後我現在去了一年半,我所有的專案也不在美國發生,有歐洲的、有杜拜、但就是沒有在美國發生。
提問者:所以應該要長線經營?
吳:現在很常找到我的人,幾乎都是兩三年前開始關注我,是在兩三年前開始發酵,然後他們都會一致就是說,他們有看到我這幾年一直在做事情,看到我的成長脈絡。我其實很喜歡看一些大師和藝術家一陣子一陣子的更新,我可以看到他們的成長。這件事情是我喜歡的,所以我也喜歡不定期釋出自己的近況。
結語:關於自己的價值定位,是許多人常常感到迷惘的問題。振翅往前的同時,偶爾像個漫無定性的陀螺暨無頭蒼蠅。吳克軍在這次的講座中,將創作技法放在一邊,相當坦率地與觀眾分享自己如何找定位的故事。是一個很特別的分享題材,也希望對每個參與的創作朋友能夠受用,找到自己的長期命題,讓對的人看見自己。
欲關注Creative Media Gathering,請前往粉絲專頁:www.facebook.com/cre...
c2x3 除了會在 Matters 分享Web3相關資訊,也致力將台灣項目推向國際,如果喜歡這些內容,請不吝分享我們的文章讓更多人看見,我們也有 Facebook、Instagram、Threads 和英文版的 Twitter、Medium 跟 fxtext 喲,歡迎大家來逛逛,未來還請各位多多指教囉!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