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教育的探索之路:從創業時見到課堂實驗 — 蔡曜隆

蔡曜隆自嘲「差不多先生加三分鐘熱度」,但這個特質在多媒體產業中反而成為優勢。他從修冷氣出身,轉入3D 動畫領域,陸續創辦多家公司:動畫公司、卡牌公司、代理 MG 汽車品牌、並參與數個公益計畫。
他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快速掌握工具,並開始創造價值」,能夠跨足遊戲開發、動畫設計、廣告影片等多個領域。疫情期間,他更創造了「潑墨趣樂園」IP品牌,並親自經營麵店,三年內爆炒兩萬碗麵,展現了從創意到實踐的完整能力。


關於時下最夯的 AI,蔡曜隆用實際案例展示他的應用能力。花博夢想館改造案,僅用六小時就完成了傳統團隊需要一個月的工作量,包含一萬字商業報告和三十張精美插圖。這種效率讓他能以一人之力抵過三人團隊,省下 15 萬的成本。
蔡曜隆在 EiMBA 學弟妹的畢業專題協助案中,他同樣展現了 AI 輔助下的驚人創作速度,從無到有在兩週內完成避難救難包的完整企劃、原型製作和說明書。這些案例凸顯了「AI 世代的競爭力」— 不跟上AI技術的企業將面臨被淘汰的風險。
最有趣的案例是與 75 歲尼姑法師的合作。法師希望用音樂影響年輕人擺脫躺平文化,蔡曜隆運用 AI 技術,將法師的勸世理念轉化為年輕化的歌詞,甚至做出 BTS 風格的韓文版本。
透過 SUNO 軟體,他們快速創作出《人間清醒》和反霸凌主題曲,並打造虛擬偶像進行推廣,目前已有六、七萬瀏覽量。這個案例展示了 AI 在音樂創作領域的應用潛力,以及跨世代、跨文化的創意協作可能性。
對偏鄉教育資源不足的關注,蔡曜隆發起「愛學伴」計畫,希望為每個偏鄉小朋友打造專屬的「AI 哆啦A夢」。透過可穿戴設備提供24小時陪伴,在對談中擷取學習數據,搭配真人大學伴進行個性化教學。
他強調 AI 教育的核心不是技術本身,而是培養學生的「駕馭能力」。在AI世代,創意不再稀缺,關鍵在於實踐能力—擁有多少資源、人脈和技術來實現想法。對於他自己的孩子,他在教育上也強調應該加強想像力、聯想能力和手作能力,讓人成為 AI 的主導者而非追隨者。

結語:蔡曜隆靈活的反應能力,結合快速的學習能力,以及跨領域的整合能力,將 AI 運用得宜。但是他不是冰冷的應用,而是從他的觀察與感受出發,關注他想關注的議題,無論是學生的反霸凌,或是偏鄉的教育,都展現了人的溫度。
c2x3 除了會在 Matters 分享Web3相關資訊,也致力將台灣項目推向國際,如果喜歡這些內容,請不吝分享我們的文章讓更多人看見,我們也有 Facebook、Instagram、Threads 和英文版的 Twitter、Medium 跟 fxtext 喲,歡迎大家來逛逛,未來還請各位多多指教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