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人再起:在善良與鋒芒之間
我會想看《超人》,是因為這次的導演是詹姆斯岡恩。
那個把《星際異攻隊》裡的每一個「邊緣人」都刻畫得飽滿立體、吵架又感人的導演。
他拍的角色,都不是完美的英雄,而是一群會犯錯、有情緒、嘴硬又死不承認彼此重要性的「人」。
但也正是因為這樣,他們才沒有拋下任何一個夥伴。
那種革命情感,是這個時代很少見的,所以當他要拍《超人》,我很期待。
他會不會把這個原本過於完美、無所不能的角色,拍成一個像我們一樣會迷惘、會痛、會在崩潰邊緣咬牙堅持的普通超「人」?
他做到了。
而且比我預想的還深。
這部電影的核心其實不在於超人有多強。
他會飛、力氣大、有雷射眼、聽得見世界的哭喊,那些超能力反而是背景。
真正讓我有感的,是他作為一個「人」的選擇。
他會因為網路上的酸言酸語而感到不平,會因為無辜民眾受到牽連而難過,會想出手,也會自我懷疑。
但即使如此,他依然選擇相信人性,相信人是可造的,是值得幫助的。
那是一種,在這個什麼都講效率、都怕被當冤大的年代,顯得有點愚蠢的選擇。
但也正是這種選擇,讓他不是機器,不是神,是「人」。
反而是反派雷克斯路瑟,讓我看到了另一種人性。
一個頂尖聰明的人,也會為了情緒失控,他的偏執來自於控制被破壞,而不是正義被踐踏。
他無法接受有人,能夠不按照他的規則行動,哪怕那人只是單純地想救人。
有趣的是,超人本身那種單純的善,也不見得完美。
他的善,太純粹了,純粹到沒有界線,結果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造成了不可彌補的傷害。
看到這裡,我突然想起自己。
想起那些我自以為是「好人」的時刻,總認為多讓一點、多配合一點,事情就會順利,大家就會喜歡我。
但現實不是這樣的。
你讓的,不會有人記得。
你退的,會成為他人進攻的慣性。
久了,只剩你一個人,在原地撿著自己被割裂的底線。
所以看完之後,我反而開始懷疑,「一味地救人」是不是等於善良?「迎合他人」是不是真的就是對的選擇?
我開始想,所謂的善,不應該是沒有底線的犧牲,而應該是有方向、有界線、有鋒芒的選擇。
是有意識地,選擇幫助那些真的需要幫助的人,同時也不讓自己被消耗殆盡。
電影中,全世界的人收到了來自超人原生父母的語音訊息,那是一段被雷克斯復原的語音後半段。
訊息裡,他的父母希望他來「統治地球」,成為至高的存在。
這句話對他來說幾乎是背叛。
因為他一直以來所相信的,是協助人類,而不是支配。
我想,如果是我,也會大受打擊。
你一生信仰的價值,在瞬間被自己最親近的人顛覆。
那種打擊,不只是信念崩壞,而是連「我是誰」這個問題都得重新回答一次。
但他還是選擇了他相信的那一條路。
他不是為了滿足誰的期待,他只是選擇自己真正相信的方式去活。
所以我也該這樣,選擇那個帶著鋒芒的善良。
不是為了成為誰眼中的英雄,而是為了在這個複雜的世界裡,保住自己的底線,不再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