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即生成
一幅畫需要時間完成,
辦一個展也需要時間。
我能看到的事情,沒有那麼多時間可以耗,
只有文字,能趕得上那節奏。
這聽起來像玄學,其實不然。
結構即生成。
就像果農知道果樹何時開花結果,
因為他懂得觀察——
氣溫、雨量、風向、土壤的濕度。
生成有規律,
而直覺,就是在這些規律與變化之間產生的感應。
捕捉到的不安,並非幻覺,
而是結構在變動時的共振。
它不是不可逆的——除非太遲。
寫作的好處,是能把這種觀察反覆演練、修正、重構。
一個人可以在文字裡經歷數十次生死,
把同一個結構重跑到不同的結局,
直到找到一個能暫時安放自己的版本。
每一個碎片都是碎片,
每一次拼湊,都是新的畫像。
只要不執著於唯一的形狀,
生成就會繼續,
而世界,就會有無限個版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