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果也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ISCN
iscn://likecoi...dw/1

朋友圈里的分寸感,是咨询师应该把握好的边界

果也
·
在咨询关系里,哪怕是一个点赞、一个看似轻松的评论,都可能引发来访者情绪上的误读或压力。曾经我也想过:等咨询结束以后点赞总可以吧?但后来我意识到,这种“看似日常”的行为,其实本质上依然是咨询师主动越界。本文记录了我如何一点点摸索出自己最舒适、最安心的边界处理方式——不看、不评、不赞、不越界,只接住来访在咨询空间里愿意说的那一部分。不是冷漠,而是尊重。

灵感来源:有来访者跟咨询师互相朋友圈点赞的吗?

不应该。我一直很注意,咨询期间不会点赞,因为不希望把咨询内容带到咨询外,哪怕是简单的点赞,它会让我内耗,会担心会不会变成变相的鼓励或者诱导。于是我就想,咨询结束以后再点赞是不是就好了?

有的来访朋友圈真的很有趣,是那种不多想,顺手就想点赞的内容。但我即使咨询后点了赞也会反思:人家来访会不会已经翻篇了不想再回想之前的事了,你点赞会不会是对别人生活的打扰?

然后我突然想起咨询结束以后咨询师如果碰到来访,来访主动打招呼才应该打招呼,类比以后,悟了:我不应该在来访主动之前去主动。

所以现在就一刀切所有来访的朋友圈我都不点赞,我想发什么照发,甚至对于正在咨询的来访,我连对方朋友圈也不会去看的,也不会去看对方知乎历史发了什么。我100%保证对方给我的所有信息,都是他们在咨询过程里说的,这样的节奏我自己最舒适和最坦然和自信。咨询伦理真的是保护双方很重要的细节。我觉得每一个涉及个人成长的咨询师都应该特别注意咨询来访边界的把握。

2025.8.4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