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最狡獪

禍福 宋·姜特立
君子多短拙,動或福隨之。kun tsú tō tuán tsuat, tōng hi̍k hok suî tsi
小人最狡獪,往往觸禍機。siáu jîn tsuè káu kuài, óng-óng tshiok hǒo ki
巧者極人力,拙者無所爲。kháu tsiá ki̍k jîn li̍k, tsuat tsiá bû só uî
巧拙不必問,天道自平夷。kháu tsuat put pit būn, thian tō tsū pîng î
“君子” vs “小人”,“短拙” vs “狡獪”,“福隨之” vs “觸禍機”,“巧者” vs “拙者”。強化了詩歌的說理效果。用詞平實易懂,沒有過多華麗辭藻,符合宋詩說理的特點。
融合了儒家對君子小人的道德評判、道家“無為”順應自然的思想以及宋代理學對“天理”、“天道”的強調,闡述了禍福相依、天道酬勤(此處“勤”指德而非力)、順應自然的深刻道理。
白話翻譯:
品德高尚的君子常常顯得笨拙不靈活,但他們的行動卻往往能帶來福氣。
心術不正的小人最是狡猾奸詐,但他們的行為卻常常是自己招來災禍的根源。
那些善於耍弄心機的人,用盡了人為的手段;
而那些看似笨拙的人,行事順應自然不強求。
其實對於“機巧”還是“笨拙”不必過分糾結追問,
因為上天運行的法則自然會讓一切公平順暢(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2020/8/15晚)台語俗諺: 天公疼戆( gōng)人( 戆:愚也。從心贛聲。陟絳切),所謂,天道好還,報應不爽。不是不報,時間未到! 然而,人,最缺的就是時間!
方言字都從正統漢字而來,近代用語,也是北方方言,有些詞彙看似怪異,其實都是從漢語演變而來,因為同音異字,採字差錯,字義也有所偏離!譬如:
搞怪,搞,近代字,做、從事。如搞事,搞花樣,搞社團。
正統漢字是,「狡獪」,台語音 kau2-kuai3, 後字又音kue3,khiat。
獪本作㹟。狡也。音符,夬,有兩音:
kuai3 ->獪(同檜音)
kiat4 -> 狤,或做黠。(音符為吉字,台語音kiat)
又猾《玉篇》黠也。《揚子·方言》小兒多詐而獪,或謂之猾->kut4。
所以,有三個音詞,隨音變字! 但保持原義!
kau2-kuai3, 狡獪
kau2-khiat4, 狡黠
kau2-kut4,狡猾 (客語音)
以kau2-kuai3, 最為普遍,因為kuai3, 與「怪」同音! 接近庶民能理解的語彙! 因為這樣,kau2 遂變成動詞,另外將搞字挪用!變成現在的樣子! 文字的變幻,可說是滄海桑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