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不再哀愁的大漢溪,淡水河
平常我喜歡走路,走路最接地氣,看風景,看人,看老宅,也看歷史文化。今天太陽太大,太曬,決定來騎一下許久未騎的UBike。還好堤防檔住了一片陽光,決定從新月橋開始,沿着大漢溪右岸騎,天氣晴朗,白日高掛,很多人沿著河邊跑步,也有很多人騎車,我羨慕可以跑步跑很久的人,可以到處去跑馬拉松,有機會我想去跑波爾多或羅亞爾河的紅酒馬拉松,一邊跑步,一邊看美景,拜訪酒莊,一邊喝紅酒,這會是怎麼樣的感覺? 我騎到華江橋下,橋下有服務處,也有腳踏車租借,野鳥介紹。慢慢地牽車上橋,之前走過華江橋幾次,但騎Ubike 倒是第一次,橋下有雁鴨公園,小白鷺跟夜鷺是常見的野鳥,泰國八哥這幾年是氾濫了。

下橋後往左轉,大漢溪匯入淡水河。沿著淡水河右岸,一直走可以到關渡,淡水,直到出海口。
華江橋到大稻埕這一段,經過中興橋,忠孝橋,碰到了水黃皮。水黃皮是台灣的原生種植物,原本生長於水邊、海濱,一年有春、秋兩次花期,主要在春末(約4-5月)及秋季(約9-11月)。 這一段路種了不少水黃皮,現在剛好是盛開的季節,水黃皮花朵呈蝶形,淡紫色,隨風吹拂,落英繽紛。
吹落了一地淡紫色小花。


大漢溪,淡水河畔,現都規劃的很好,大漢溪畔有濕地,有濕地介紹的看板,也做了一些符合地景的藝術作品,五六月時蓮花開的很漂亮,到現在還有零星的幾株,有點無力了,隨風搖曳。淡水河邊有雁鴨公園,平日假日都是很好的休閒場地,散步,騎車,跑步,賞花,賞鳥,賞風景,放鬆兼具教育意義的好地方。春夏草地開滿了一片黃。蒲公英,兔兒菜,蟛蜞菊是常見的野花,綠色地毯上,恣意的開滿一整片,也是很美。



老師府
從河岸繞出來,有一座天橋,坡度不陡,決定直接騎上去,退到二檔,還是得費點腳力,爬上天橋,越過環河路,下橋後,社子國小前可以還車,台幣20, 很划算。往前右轉社中街,走了約莫500公尺,太陽有點曬,想戴帽子,發覺帽子應該是還放在UBike 的置物籃裡面,忘了拿出來。考慮了一下,決定回去拿帽子。帽子還在,發現這裡是延平北路。剛好是環河北路跟延平北路的交會點。原本想走社中路接到延平北路,想不到自己已經站在延平北路上了。想來一切自有安排。冥冥之中把你拉回正軌? 續往前走,看到一老宅,不知這房子發生什麼事? 想著近來流行的老宅咖啡館,@豈几文 哥應該有興趣? 或許等著拆除改建?改建應該比較有利吧?沿著延平北路六段往台北城內走,走到五段尾接四段,這段路無亭仔腳遮陽,於是左轉敦煌路,發現這一帶叫做老師里。好奇有什麼典故?是出產很多老師嗎?在台北這麼多年,聽都沒聽過,是否該自我檢討,對自己成長土地的無知?再往前走到重慶北路右轉,才發現有一個古建築叫老師府 (陳悅記古宅)。






"陳悅記祖宅年代久遠且宅外前埕有其舉人旗竿,2018年文化部指定為國定古蹟。1807年大龍峒四十四坎的陳遜言在大龍峒附近,淡水河河岸邊,修建了四合院。陳遜言本籍中國福建泉州同安。四合院採福建盛行的閩南建築,閩南語俗稱「伸手」的護龍式四合院。傳統閩式大家建築式樣,擁有飛簷屋頂的四合院大門,門面寬約5m,連兩側廂房,正面達10m,縱深則20m。陳悅記祖宅落成不久,1811年陳遜言四子陳維英誕生,陳維英字實之,號迂谷。少年曾受業於其大哥、亦是同家族舉人陳維藻,為台南府學生員。1841年任教篆(教師)。1859年鄉試中恩科舉人,並被授內閣中書。他日後任教於明志,仰山,學海等書院,因此被尊稱為「老師」。也因其故,陳悅記祖宅亦被稱為老師府‘’。



這一帶就是大龍峒
以前來過大龍峒幾次,也去過保安宮,孔廟。大龍峒,或稱大浪泵、大隆同(巴賽語:Daronpon或Pourompon),位於淡水河與基隆河交口附近,今臺北市大同區哈密街一帶,是晚於艋舺而早於大稻埕的臺北市舊聚落。
咸豐三年(1853年)艋舺發生激烈的械鬥,史書記載的 ‘’頂下郊拚‘’,頂郊的泉惠南人燒毀了安溪人奉祀的清水祖師廟,偷襲下郊,下郊同安人敗退至大龍峒,以保安宮為防禦中心,後又遷徙到大稻埕。
大龍峒分為大龍峒街(今哈密街)與陳悅記祖宅兩個空間單元,大龍峒街又包括大龍峒保安宮、四十四坎(頂街、隘門內)與下街,這兩個空間單元於咸豐三年(1853年)年前分別發展,之後合稱大隆同大龍峒。
從大龍峒老師府轉迪化街二段,順著先人的步伐,從大龍峒走到大稻埕。


大稻埕開發時間雖晚於大龍峒,但商業強度卻高於大龍峒,碼頭在大稻埕,早期台灣的茶葉從這裡出口到美國。John Dodd 英國蘇格蘭籍商人,1860年抵達臺灣,他與李春生從中國福建安溪引入茶苗在北臺灣種植,並採用廈門與福州技工精製烏龍茶,外銷美國廣受好評,帶起台灣茶業的風潮,他也因此被譽為「臺灣烏龍茶之父」。大龍峒與大稻埕地理及人文相近,產業上依附大稻埕。日治時代,日本人將艋舺、大稻埕、臺北城合為都市臺北市。大龍峒保安宮主祀神—保生大帝為同安縣籍貫鄉土神,從保安宮的祭祀圈分布可了解同安人的分佈,包括整個淡水河流域與基隆河下游一帶。



走到大稻埕,再坐捷運到新莊,完成先人北台灣遷移小巡禮。下次有機會再來介紹新莊發展史。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