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Anne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你要不要考慮一下自己的未來?」——評論別人的人生,其實是不恰當的

Anne
·
·

最近我朋友遇到一件事:有人對他說,「你真的適合這份工作嗎?你要不要考慮一下自己的未來?」表面上似乎是善意的提醒,或者是專業建議。但深入思考後,我覺得這類話語有很大的問題。


為什麼這種話不恰當

首先,任何人都沒有權利對別人的人生做出評價。即便對方很優秀、很有經驗,甚至意圖良好,這樣的說法本質上是一種人格化的干涉。它將對方的人生變成自己的判斷範圍,帶著制高點感,而非同理心。真正成熟、具備同理心的人,會選擇提供資訊或建議,而不是直接評論對方「適不適合」或「未來如何」。


受指責者容易掉入的心理盲點

受指責的人往往會陷入替施加者解釋的盲點。我朋友的反應就是如此:他認為對方很優秀、很專業,可能是出於善意,所以想去理解、去找理由為對方的話背書。但這忽略了關鍵:不管對方多專業、多優秀,他們沒有權利把自己的判斷強加在別人身上。即使話語有「道理」,形式不恰當,仍然會造成心理傷害。這也是我以前在大學時遇到的情況——老師公開批評我的人格,即便他有權威,方式也是錯誤的。


評論人格 ≠ 討論行為

這類話語通常把焦點放在「評價個人」而非「討論事情」,這是另一個問題所在。你可以不同意別人的選擇,也可以指出具體行為的問題,但你不能批評別人的人格或人生方向。這是界線問題,也是成熟與同理心的表現。


原則:道理不等於有權說出口

即便別人的話有「道理」,也不代表他有權說出口。提醒別人思考、提供資訊、討論問題,這是可以的;但以制高點評論他人是否適合某份工作、是否應該轉行,這種方式本身就是不恰當的,屬於對他人界線的侵犯。


結語

在任何職場或生活場合,評價別人的人格和人生選擇,永遠不是你的權利。理解這點,不只是保護自己,也是在提醒他人:成熟的人不會用制高點去衡量別人的人生,而是用尊重和同理心去討論事情本身。

Made by Bing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