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Anne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婚姻大戲:男方演主角,女方演配角,女方親戚跑龍套

Anne
·
·

週末的陽光灑進窗子,客廳裡安靜,只剩時鐘的滴答聲。小芳坐在沙發上,手裡捏著手機,看著街上車來車往,腦海裡回想起這些年家裡、親戚以及自己的經歷——車子、衣服、房子、薪水,還有那個熟悉的妹夫。


車子過戶事件

那天,小芳和妹夫坐在餐桌旁,聊到把舊車掛到妹夫公司名下,因為舊車換新車政府有補助。妹夫笑得很自然:「好啊,那折抵的錢就給你。」小芳心裡一亮,想著:「這樣很好啊,下次買車的時候就可以少花一點錢。」

她透過妹妹,把資料整理好準備辦理,妹妹在公司幫忙做帳。小芳天真以為這件事可以順利進行,但後來妹妹告訴她:「沒有,後來她老公就反悔了,沒有這件事。」

小芳心裡嘆了口氣,明白了:這是妹夫公司的決策,與妹妹無關。表面承諾再好聽,也不能保證落實。她默默把這件事放下,把期待收回,知道有些事情不該牽扯自己太深。


衣服事件

小芳個子高大,買的衣服多是大件、好穿的款式。當妹妹懷孕後,身形逐漸變大,小芳心裡想:「這些衣服她穿正好,不用花錢買新的,也方便。」

她挑了幾件送給妹妹,心裡充滿溫暖,但妹妹輕聲提醒她:「不要跟我老公說。」小芳一愣,妹妹跟他解釋:老公不喜歡撿人家的東西,認為自己有錢買新的。

於是,小芳悄悄把衣服交給妹妹,心裡笑了笑:善意可以留給對的人,但不必每件事都公開


房子事件

小芳想到,妹夫曾經問過爸爸家裡離交流道近不近,他覺得這裡可以作為去高雄的中繼休息站,同時又有註冊公司的需求。正巧,小芳知道朋友家裡在同一個村子有房子要賣,覺得這可能剛好符合妹夫的需求。沒想到房子很快就被賣掉,機會消失了。

爸爸說:「既然朋友的房子買不到,那我自己的房子也可以賣給他,如果他要買的話。」小芳把這件事告訴妹妹,妹妹說會跟她老公提一下,結果事情最終不了了之。

小芳心裡猜到原因——妹夫可能覺得,不應該和女方家有任何牽扯。即便願意買房,他也不會買小芳爸爸的房子。她默默理解,這些好意安排,仍然無法改變男方對決策的主導權。


薪水事件

當初小芳在大陸加入公司的時候,妹夫給她的是最低工資。妹夫解釋,公司剛開始經營,資金緊張,大家壓力都很大。工作性質相對輕鬆,雜事不多,小芳考慮後就答應了這樣的薪水條件。

然而,沒想到的是,六年過去了,薪水竟然一毛錢都沒有漲。即便她努力工作、能力提升,公司依然維持原本的最低工資,這讓小芳感受到被低估和不被認可的挫折。

後來小芳決定回臺灣生活,生活費比大陸高很多,原本的薪水更加不足以支應日常開銷。妹夫得知她想辭職,說:「如果在臺灣的話,南部正好有工作,我也希望你去。」

小芳心裡清楚,單靠原本的工資無法支撐生活,因此開口說:「那個工資需要另外談。」
妹夫表面大方地回答:「好啊,你開口啊,看你想要多少。」

小芳因為久未在臺灣生活,暫時說不出數字,只能說:「我現在說不出來,要先探聽一下,過完年再告訴你。」
然而還沒到約定時間,妹妹問她:「你為什麼還賴著不走?」妹夫卻認定她的價值,只能拿原來的薪水看待,覺得她就值那個工資而已。

被提醒了自己的價值不被真正認可,小芳心裡清楚:沒有必要再留在一個瞧不起自己的地方,也不該帶著求人施捨的心態繼續下去。她決定離開公司。

之後六年,小芳在社會上打滾,靠自己的努力與能力,薪水已經翻了一倍以上。她更深刻地明白:價值只能靠自己定義,不需要依賴別人的認可或施捨


週末出遊事件

小芳回想起她媽在妹夫家住時,也常被排除在週末出遊之外。大車要載妹夫的父母和小孩,她媽只能待在家裡。久而久之,她媽乾脆回老家,眼不見為淨。小芳理解,在婚姻與家庭結構裡,男方永遠是主角,資源和決策以男方為中心,女方與外人只能順應或退讓。


小芳的內心反思

從車子、衣服、房子、薪水到週末出遊,小芳逐漸看清生活的規則:

  1. 界線分明——明白哪些事能掌控,哪些事是別人的領域。

  2. 善意保護——出於心意,但不必讓男方的觀念或反應影響情緒。

  3. 自我肯定——價值由自己定義,不需依賴他人的評價或施捨。

窗外陽光溫暖,微風輕拂。小芳感覺到一種安定——不必討好、不必強求、不必憑外界認可而動搖。她有自己的節奏,自己的界線,自己的自由。

生活依舊流動,而她,已經不再被牽制。小芳知道,無論外界如何起伏,她都能以自己的方式,平靜而清楚地前行。

這篇文章的啟示:親情界線的智慧


從這段故事來看,小芳的經歷給了我們一個深刻的啟示:在親戚關係中,最好的做法是保持清晰的界線,避免任何形式的利益糾葛。這並不是要我們對親戚冷漠,而是學會用更智慧的方式保護自己,同時也維護這段關係的純粹。


1. 劃清情感與利益的界線


小芳的煩惱源於她將親情與金錢、工作混為一談。在「汽車過戶」、「房子」和「薪水」事件中,她基於信任與善意,期待妹夫會做出符合親情的決定,但現實卻是,妹夫將這一切視為純粹的商業行為。

這告訴我們,與親戚之間如果有任何金錢或事業上的合作,都應該公事公辦。該簽的合約、該談的條件,都應該白紙黑字寫清楚。這樣做,看似無情,卻是避免日後因為利益衝突而傷害感情的最好方式。


2. 停止依賴,找回自我價值


小芳一開始在薪資上的妥協,以及對妹夫提供工作的期待,都顯示出她對這段關係的依賴。然而,當她的價值被妹夫輕視後,她選擇了離開,並在六年後用自己的努力證明了自己。

這是一個強而有力的提醒:你的價值由你自己定義,而不是由他人的評價或施捨來決定。停止依賴親戚,專注於提升自己的能力,讓自己變得更強大、更獨立,這才是真正的安全感來源。


3. 尊重彼此,保持適當的距離


在「衣服」和「週末出遊」這兩件事中,不涉及金錢,卻反映了情感上的不對等。小芳的善意需要「偷偷摸摸」,而她的媽媽則被排除在家庭活動之外。

這點出了一個重要的相處之道: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運作模式和核心成員。當你感覺自己不屬於這個核心圈,或者你的善意需要以委屈的方式才能表達時,最好的做法是保持適當的距離。這不是疏離,而是一種尊重,既尊重對方的生活方式,也尊重自己的感受。


總結


小芳的故事,是一堂關於成長與獨立的課程。她從最初的困惑與不適,到最終的平靜與自由,經歷了一場內心的蛻變。她明白,不必討好、不必強求,更不必憑藉外界的認可而動搖。

這場「婚姻大戲」中,小芳最終學會了,當自己的人生不再被他人牽制,才能真正成為自己生活中的主角

Made by Gemini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