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护缺口
最近因为工作原因查了一些关于介护的数据,发现日本介护业的缺口竟然如此之大——13万5千人,而在这个行业上,拥有相关资历的外国人不过四万人左右(相当于老中在日本IT产业里的总人数),其中印尼和缅甸人最多,都是一万多人,而老中只有一千多人。
而所谓介护,简单点来说就是照顾老人或是残障人士的专业人员。用老中话术来讲就是“伺候人”。在如今老中的意识形态中,只要一涉及到伺候别人的行业,就有点低人一等的味道。奇怪的是我小时候被灌输的反倒都是一些要讲究奉献的意识形态,等长大以后才发现,身边的绝大多数人想的都是如何才能让别人对自己奉献,而是不是反过来。
不过说实话,除非是自己的家人,否则让我去伺候老人,我也没多少自信。倒不是有老中那种“低人一等”的想法,而是我承认自己实在是一个很没有耐心的人。我的绝大多数自讨苦吃和人际危机都是源于缺乏耐心和自制力——喜怒哀乐写在脸上,倘若喝点酒,则是刻在脸上。如此低情商而又没有耐性的人去关照老人,怕是要酿成什么人间惨剧。
跳出自己的范畴,我也实在无法确定老中是否适合介护这个角色。比如我那个年代,绝大多数家庭都是一个孩子,更糟的是,很多孩子还都是爷爷奶奶带大的。相比于日本小学生放学自己回家的场景,这在我的孩童时代是无法想象的。绝大多数情况,孩子上下学不仅有父母或是爷爷奶奶接送,就连书包也要由长辈来拿(不过那时候的书包的确太沉了,长辈爱拿就让他们拿着吧)。我记得有人说我们那一代是小皇帝和小公主的时代(我还真没见过有我这么落魄的皇帝),虽然有些夸张,但也的确陈述了一部分事实。所以很难想象,在那个被侍奉的环境下成长的人,长大后是否真的会有服务他人的意识?而当今的老中,虽然摆脱了独生子女的制度桎梏,但由于经济和思想上的桎梏还没有解除,我很难相信他们在这一方面比我们更有优势。
我记得自己在日本最为艰难的时刻是考入大学院的第一年。按道理说那应该是值得高兴的时刻,但事实完全相反。因为当我踏入日本的学府时我才发现:这里的一切都要由我自己来判断。我习惯了那个替我拿书包、替我出主意、替我规划未来的环境,可如果真的把一切自主权交给自己,尤其对于没有经过类似训练和成长经验的人而言,真的是一种考验甚至灾难。虽然有点跑题,但如果回归介护的话题,看官们自然会觉得我这一类人哪里还会介护别人,不让别人介护自己就已经是万幸了(思想上的介护)。
所以,对于介护行业老中的人数如此至少,也是情理之中的。当然,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在老日不断提高介护人员待遇的现在,也许会有老中对这一行业感兴趣。但,如果仅仅是因为挣钱多才去从事介护,是不是本身就偏离了介护的初衷呢?也许去赌博或是抢银行才是更直接的选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