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BIE别的女孩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如何想象女性之间的“爱情雌竞”?

BIE别的女孩
·
“雌竞” ,这个词会让我们联想起争风吃醋,嫉妒,媚男和对女性友谊的贬低和背叛,与之相关的往往是塑料姐妹花,扯头花,绿茶婊这样的厌女预设。但是,当我们重谈女性友谊和女女互助时,当我们不愿用一句 “香香软软的女宝最好” 来简化女性关系时,应该如何用新视角理解女性之间的竞争关系呢?尤其是涉及到异性恋语境下,关于一个男人,一段爱情的竞争呢?

“雌竞” ,这个词会让我们联想起争风吃醋,嫉妒,媚男和对女性友谊的贬低和背叛,与之相关的往往是塑料姐妹花,扯头花,绿茶婊这样的厌女预设(这个问题其实还可以从脑科学的角度来看,我们曾经写过 👉 “天才女友”与“女性脑”:“雌竞”是天性吗?👈)

但是,当我们重谈女性友谊和女女互助时,当我们不愿用一句 “香香软软的女宝最好” 来简化女性关系时,应该如何用新视角理解女性之间的竞争关系呢?尤其是涉及到异性恋语境下,关于一个男人,一段爱情的竞争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会选取两个影视作品里的 “二女争夫” 桥段,来看看传统爱情叙事是如何描绘女性竞争情境的。

不谙世事“小白花”:被利用的“我不要”

上野千鹤子在《厌女》一书中分析了娼妓和圣母的二分法对女性的支配,东亚类型的圣母可以更准确地描述为:不谙世事的小女孩。

作为完美的幻想对象,天真的小女孩还要兼有成年女性的性魅力,有的影视作品便将动物或自然属性代替儿童属性来解决这个伦理问题:她最好是一个从森林里或者大海里走出来的小兽或者小妖怪。她可以唐突,可以野蛮,但必须对人类社会一无所知。

比如大火韩剧《我的女友是九尾狐》,女主九尾狐拥有超能力,但天真无邪一心痴迷男主,而最后追夫成功也是因其 “单纯”。在周星驰电影《美人鱼》中,成为爱情获胜者的美人鱼珊珊也有同样的设定。

为什么父权社会喜欢去社会化的女性?

因为社会化恰恰是一个人在社会上获取资源,占据位置的必要过程。

人不可能真空地逃避一切所谓世俗的东西,作为普通人,你必须去社交,工作,生产,建立人际关系,必须了解人性,会为自己争取。而一个深谙此道的大女人必然是让弱男心生恐惧的 —— 毕竟,有多少不平等的爱情恰恰就建立在女性的不谙世事上呢?

而作为非人类的人鱼也好九尾狐也好,就没那么多 “世俗” 的欲望,九尾狐最大的欲望就是吃肉,人鱼珊珊喜欢吃海胆,不要钱,不要权,不要名誉。甚至不被爱也没关系,因为不管男主怎么样,她们都会 “不谙世事” 地爱上男主。

至于她们为什么爱,怎么爱,这些真正涉及到主体性的问题却被一笔带过。男主被爱仿佛是不会被质疑的事实。

在《美人鱼》中,刘轩和珊珊的情感线围绕着刘轩爱上珊珊的心理动态。

刘轩说:“我想娶你。你什么都不要,你不知道你有多好。虽然你穿衣服很丑,走路很奇怪,吃饭吧唧嘴。“

而珊珊对夹杂着贬低的告白的回答是:”你太傻了,我是来杀你的。“ 

接着他们就拥吻在一起。

这个对话围绕着刘轩爱不爱,该不该爱珊珊,而珊珊该不该爱刘轩却没有被询问,更没有被讨论。

珊珊是一条人鱼,并且是一条好嫁风人鱼。

她来自大海,远离人类社会,她的不谙世事到刚刚好的程度,虽然对人类一无所知,但执着爱上男主。

九尾狐来到人类世界的名字是男主起的,美人鱼珊珊只有名没有姓。不争不要的女主是没有姓名的。没有姓名是影视剧的一个虚构设定,是浪漫故事的开始,是父权社会鼓励的幻想。但这是女性生活的现实症状,会带来真实的痛苦。

贝蒂· 弗里丹在第二波女权运动中提出 “无名的问题”(the problem of no name )来描述当时沦为婚姻附庸的女性生活:

“女性高层次的需求,对于力量,取得成就的需求,对于胜任,精通和竞争的需求,对于面对这个世界的自信,对于自立和自由的愿望并没有被尊重和发展,这让女人感到自卑,虚弱和无能为力。”

“而一个在社会中没有自己目的的妇女,一个由于无所事事,难以真正证实自己,难以使自己想到未来的妇女,必然会在眼前的生活中继续感到绝望,不管她有多少 ‘空暇’ 也无济于事。”

Betty Friedan | 《ELLE》 10 Female Activists That Changed the World Rosa Parks, Malala Yousafzai, Susan B. Anthony...thank you.(2017)

霸道女总爱上他:被抽干的“我想要”

“想要” 是一个很有主体性的姿态。想要得到一段感情体验的愿望本来源自一个充沛的自我。

在电影《美人鱼》里,张雨绮饰演的李若兰看起来似乎是担当得起一切 “想要” 的大女人,可是,作为最大房地产品牌商的掌门人,影片却没有展现她任何商业素养,所有行动的动机只有一个:抢男人。金钱和生意本应是她谋生立命的根本,却变成让李若兰用作供奉爱情、争取男人的资本:

李若兰和刘轩协商股份,李若兰提出五五分成,刘轩讨价还价,李若兰一开始不同意。但是刘轩抱着她亲了一口,李若兰就同意让出百分之五的股份。

李若兰看到刘轩被一群泳装美女环绕,气急败坏之下把价值八百万的手表扔进水池,这些女人纷纷离开刘轩跳进泳池抢手表。李若兰的理由是,让刘轩看看这些女人的真面目,她们只是拜金。

也就是说,当男人有了背叛的行为,站在社会金字塔顶端的强大女性的反应居然是:用折损自己和贬低其他女性的办法告诉男人,我才是真正爱你。

李若兰是典型的男频女配。李若兰除了外貌身材以外的价值没有任何正面体现。她疯狂,狠毒,又痴心一片。“不达目的不罢休” 本是一股出自主体愿望的强大力量,但在男频叙事中,关于女性 “为什么想要” 的内驱力被抽干。电影不去挖掘这些强烈的个性背后的原因,所以这些特点沦为工具,只为衬托刘轩的魅力,俗称 “哄抬猪价”。

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李若兰是什么样的?在这个叙事里,没人关心,她的形象和她的愿望一样,强烈却干瘪。

同样是不同性格的女人爱上同一个男人,在《我的天才女友》里,不管是莱农还是莉拉,她们对尼诺的渴望都被描述得充沛生动。这并不单单是指向对一个男人的爱欲,甚至可以说尼诺的存在更像一个折射女性欲望的符号,一面镜子,我们是从二人对于尼诺的 “想要” 中看到她们的 “自我”。这样的想要才是真实女人的想要。

李若兰VS珊珊:老套爱情叙事里的奖惩制度

女强人与小白花,两位踩着男性爽点塑造出来的男频女性角色,在《美人鱼》中以同样俗套的方式展开了竞争,那就是:不竞争。

珊珊和李若兰并没有竞争。李若兰单方面对珊珊进行围追堵截甚至生命威胁,但是从头到尾没有对珊珊正面说过一句话。而珊珊仿佛完全不知道李若兰对自己的醋意,甚至完全不知道李若兰的存在,并没有对李若兰的敌意做出过任何回应。

同样的叙事我们可以在《甄嬛传》中看到,李若兰就是宜修,珊珊就是纯元。纯元因其 “什么都不做(争)” 的纯良而得到了宜修终其一生无法获得的终极想要 —— 皇帝的爱。早逝的纯元因此站在了所有后宫女人的顶端(当然,这也是出于皇帝的幻想,电视剧处理较好的地方是,纯元的真正面目是一个留白)。

如果说《甄嬛传》中各位女性的争奇斗艳尚且展现出女性作为主体的能动性、为自己和族人争光的女性野心,以及对于父权与皇权的反抗/冷漠/幻灭/利用,那么作为现代故事的《美人鱼》却又后退一大步,捡起了最为 “古典” 的爱情叙事 ——

规则1:好女人什么都不用要也不用做,只用默默地做一个可爱的,纯洁的,美丽的好女人,王子自会爱上她。

规则2:“不用要和不用做” 的背面还有禁令,那就是 “你不能要” 也 “不能做”,不然就会被定义成诡计多端的坏女人,将会遭到惩罚。

规则3:奖赏和惩罚均有男性夺量,奖励是男人的爱,惩罚则是男人的厌弃。

李若兰和珊珊的内核其实是一致的:一样天真,一样纯粹地爱刘轩(珊珊作为人鱼不图钱,李若兰甚至还可以帮刘轩赚钱),一样美丽,而让她们成为完全相反的两个形象的原因就是:一个 “要”(主动去占有刘轩),一个 “不要”(不去占有刘轩),一个 “做”(争取刘轩),一个 “什么都不做”(不去争夺刘轩)。而她们也按照这套古老叙事得到了自己的结果,一个被奖励(被刘轩喜欢),一个被惩罚(被刘轩讨厌)。

“好女人规则” 也可以帮助我们审视如今那些表面上包装得更好的故事,比如前些日子大火台剧《不够善良的我们》,表面上编剧对 Rebecca 和简的生活细腻刻画,可是男主何瑞之仍是手握奖惩的裁判官,只不过运行在更为隐蔽的心理层面:简对 Rebecca 的羡慕窥视起因于 Rebecca 是何瑞之的 “白月光”, 而简的释怀完成于确认何瑞之对自己的爱。一个缺席丈夫所谓的爱却成了决定天平两端的基石,这种对于女性欲望的想象实在匮乏到可怕。

还不如让两女主在一起呢 #le #青春有你

二女争夫,你死我活?

分析到这里,这个雌竞赛场的荒谬已经不言而喻:

男人是规则,男人是奖励,甚至发奖的人和判决的人都是男人。

那么,这样的叙事到底是从哪儿来的?有现实依据吗?女人真的这么想的吗?

《武林外传》给出了非常幽默的回答:吕秀才做梦罢了。

吕秀才晚上做梦,梦见小郭和无双狭路相逢,唇枪舌战后让自己从两人中选一个,没被选上的 “就去死好了!” 梦里小郭上吊,无双用尖刀自裁,你死我活。

第二天,小郭真的回到同福客栈了,也真的和无双对战,说出了和秀才梦中一模一样的经典对话。

“一般一般,世界第三。你的打扮招人喜欢”

“很丑很丑,亚姐第九。全凭一双灵巧的手”

……

秀才面对如此 dejavu 震惊之后直接跳出来预言结局:

“想起来了,想起来了,接下来啊,你们会让我在你们两个中间选一个。”

无双芙蓉齐声:“选什么?”

秀才:“当老婆呀,选中的就留下,没选中的就去死好了。“

二女齐声:“你怎么不去死?“

秀才:“这是规矩。”

—— 明明是自己做的梦,却说这是 “规矩“。哈哈,把自己的大梦包装成规矩还试图规训女人。吕轻候一己之力预言日后中国脱口秀神梗 “普信男”。

而秀才和无双这段感情线也全靠秀才脑补。无双投奔师兄白展堂后在同福客栈兢兢业业,她当惯了照料者,口头禅是 “放着我来”,当然也关照店员之一吕秀才。

而秀才因此相信:“她一定是喜欢我。” 甚至深受困扰,“子啊,她到底看上我哪点了!”

面对一头雾水的无双,他还丑话说在前头:“嫁过来,你也只能当妾。” “那么你的表现又足够出色,那么经过进一步的考核,你还是有转正的可能性。”

无双一脸嘲讽后直接点了秀才笑穴,让他 “高兴个够”。

不过,即使作为观众我们明显感受到无双对秀才并无特殊好感,但无双始终也没有直说 “我不喜欢你。” 甚至后来真的和秀才暧昧起来,诶,又是一个失落女孩 “想要有人爱我” 的故事。

回答开头的问题,关系和情感是按照某些想象的脚本构建的,问题是,这想像是谁的想象?是谁掌握了传播某种想象的权力?

另一个女人,她是敌人还是朋友?如果和她赛跑,你想要怎么赢过她,想要从她手里赢过什么?

图片一百年前的拳击女赛手 Frau Rose Edwards | Business Insider

与她直面交手,像雌鹰一样雌竞

对比李若兰与人鱼珊,郭芙蓉和无双的这场 “雌竞” 更像一场体育竞技。

这场比赛的目的是:竞争上岗,争得同福客栈唯一一个杂役的岗位。

比赛内容是:洗衣服,擦地,拉客,洗锅,全是实打实的职业技能。

裁判和裁决的方式是:同福客栈的所有人员进行投票。

爱情和男人当然与这场比拼有关,但是并不是直接动因和最终奖品,吕秀才也不过只是五票中的其中一票而已。

这也是我喜欢这场戏的原因,女人和女人当然可以竞争,而且应该勇敢参与到 “值得” 的竞争场上去;把另一个女人当作竞争对手,也可以同时对她充分尊重。为自己而战的女性都闪闪发光。

这场戏实际上是无双和小郭的第二场比赛,而对比她们的第一次比赛就可以看出:什么是将自己当作被挑选的对象,什么是将自己作为努力争取的主体。

无双一开始不愿意和小郭比,故意炒了一盘难吃的蛋炒饭要输给小郭。她当时心灰意冷,仍将这场比赛理解为一场 “爱情保卫战” ——因为秀才已经选择了小郭,所以自己无论厨艺多高超,女红多优秀,都没有意义。

而促使她从这种被动局面走出来为自己而战的,正是另一位女性,小郭的邀请。小郭 “为了公理二字” 要和无双进行一场真正的比赛,如果无双拒绝,小郭也不留下。这更是超脱了爱情的叙事。

你甚至能在B站还有晋江吃到 “芙蓉双生” CP

在女性亲自打量这个世界之前,父权制让女人透着男人的眼睛看另一个女人

妈妈透过未来女婿的眼睛看女儿,婆婆透过儿子的眼睛看儿媳。传统的爱情神话里,两个女人之间总有一个看得见或者看不见的男人。

女人之间,不一定总是温情,嫉妒也好,竞争也好,重要的是直面彼此,没有中介地交手。这正是弗里丹在60年前给出的解决 “无名问题” 的解药:学会竞争,在非常广阔的人类世界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图片第一个参加马拉松比赛的女性 Kathrine Virginia "Kathy" Switzer 在赛场上被男性选手排挤 | New York Times

— The End —


BIE别的女孩致力于呈现一切女性视角的探索,支持女性/酷儿艺术家创作,为所有女性主义创作者搭建自由展示的平台,一起书写 HERstory。

我们相信智识,推崇创造,鼓励质疑,以独立的思考、先锋的态度与多元的性别观点,为每一位别的女孩带来灵感、智慧与勇气

公众号/微博/小红书:BIE别的女孩

BIE GIRLS is a sub-community of BIE Biede that covers gender-related content, aiming to explore thing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females. Topics in this community range from self-growth, intimate relationships and gender cognition, all the way to technology, knowledge and art. We believe in wisdom, advocate creativity and encourage people to question reality. We work to bring inspiration, wisdom and courage to every BIE girl via independent thinking, a pioneering attitude and diversified views on gender.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