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咲的河岸邊:一場關於「友善」的修行
【一、逃離與棲身之所】
春日的寒意仍舊籠罩著大地,在一個名為美咲的日本小鎮,心晴抵達了目的地。她此行的目的並非旅遊,而是為了逃離。她住進了一棟由廢棄員工宿舍改建的房子,與她同住的是一名來自德國的女孩莉娜,一位眼神堅定、不苟言笑的素食主義者。她們的房東,是一位名為雅子的日本女性,獨立而堅強,她獨自打理著這棟房子與父親留下的河岸田地。
這裡的生活充滿了原始的詩意。雅子養了一隻毛色蓬鬆的羊,名為小福,幾隻羽色各異的雞則在屋頂的圍欄裡咯咯叫著。心晴與莉娜的工作,就是照顧這些小動物,放小福出來吃草,同時還要像特務般,防範牠偷溜進雅子精心照料的菜園。河岸邊滿是圓潤的鵝卵石,她們彎著腰,一顆顆地將石頭撿起,為這片大地清理出新的角落。心晴的雙手沾滿泥土,指甲縫裡嵌著細沙,但心裡卻感到前所未有的踏實。
【二、無聲的戰場與內心的糾葛】
然而,生活的詩意很快被現實的摩擦所取代。當雅子進城工作時,廚房成了心晴與莉娜的「戰場」。莉娜是素食者,而心晴則無肉不歡。每當心晴用僅有的肉品食材,煎出香氣四溢的肉片時,莉娜的臉上總沒有任何表情。心晴內心不禁質問:**「為什麼我要為了她的素食習慣,犧牲我的飲食自由?」**這份不滿,像一根刺,紮在心裡,讓她每一次為自己準備晚餐時,都感到無比孤單。
更大的考驗,來自於那台共用的行動 Wi-Fi。在難得的假日裡,莉娜總獨佔著它,用來規劃她的「免費」徒步旅行。心晴看著她專注地滑著手機,臉上沒有一絲歉意,而自己卻只能在沒有訊號的孤島上,獨自面對那份無處安放的寂寞。她曾試著開口,但莉娜只是淡淡地說,她需要網路來尋找免費住宿與地圖。心晴選擇了沉默,將所有的不滿,都化為無聲的「忍讓」。這份忍讓像個不斷膨脹的氣球,幾乎要將她的內心炸裂。她開始懷疑自己的善良,這真的是友善嗎?還是只是她懦弱、不敢表達自我的表現?
【三、澡堂與櫻花的療癒】
那段日子,心晴唯一的慰藉,是那間瀰漫著熱氣的大澡堂。雖然沒有要與莉娜共浴的想法,但這裡卻成了她獨處的聖地。當她踏入澡堂,脫下身上的衣物,彷彿也卸下了所有與莉娜相處時,那些無處安放的委屈與不滿。她將身體緩緩浸入溫暖的水中,讓熱氣包裹著每一寸肌膚,那些在心中翻騰的糾葛,似乎都隨著蒸騰的水氣,一點一滴地消散。她閉上眼睛,感受水的浮力輕輕托著自己,這是一個完全屬於她的空間,沒有人打擾,沒有 Wi-Fi 的爭奪,也沒有言語的衝突。在這裡,她可以靜靜地思考、感受內心的掙扎,並在每一次的泡澡中,重新找回平和。這間澡堂,不僅洗淨了她的身體,更像是一個能讓她重新整理心情的心靈避風港,讓她有足夠的力量,去面對明天的挑戰與不確定性。
日子一天天過去,心晴漸漸學會了在自己的孤獨中尋找樂趣。她將每個禮拜的假期,都獻給了自己與這片土地。她獨自走在河岸邊,看著兩旁的櫻花樹從光禿禿的枝椏,慢慢綻放出滿樹的粉嫩。那是一種難以言喻的美,當微風吹來,花瓣如雪般紛飛,她終於明白,為什麼要去日本看櫻花。它不只是一種視覺享受,更是一種心靈的洗滌。它讓她暫時忘記了人際關係的糾葛,並在它的溫柔中,找到繼續前行的力量。
【四、田地的啟示與真誠的道別】
在離開的前幾日,雅子因故進城,只留下心晴與莉娜。晚餐時間,兩人各自準備著餐點,空氣中瀰漫著食物的香氣,卻也充斥著難以言喻的疏離感。就在心晴即將吃完時,莉娜突然開口:「我聽雅子說,妳快要離開了。」她的聲音很輕,卻帶著一種意外的溫柔。兩人開始聊起各自來到這裡的原因。心晴說著自己的迷茫,莉娜則說著她為夢想付出的所有努力。在那一刻,心晴看見了莉娜堅定背後的脆弱,也看見了自己孤單背後的堅強。
隔日清晨,當她們回到田裡繼續未完成的農務時,陽光輕柔地灑落在新翻的泥土上,帶來一絲溫暖。雅子女士彎著腰,熟練地為作物鬆土,心晴在一旁幫忙,她輕輕地問:「雅子女士,您為什麼會想在這裡種田呢?」雅子女士停下了手中的動作,望著遠方的山脈,眼神中帶著一絲溫柔。她緩緩地說起:「我有一個親戚,一個很善良的孩子。他在學校裡受了欺負,心裡受了很大的傷,回家後就不再說話了,也不肯去上學,整天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明顯地害怕人群,連看見家人都帶著恐懼。」
說到這裡,雅子女士輕輕嘆了口氣,又很快揚起嘴角:「後來,我們把他帶到這裡,就讓他跟著我,什麼都不用做,只是在田邊坐著。他起初還是很沉默,但漸漸地,他會好奇地看著我怎麼播種、怎麼澆水。有一天,他突然伸出手,輕輕地碰觸了一株小苗,然後,他笑了。」雅子女士的語氣輕柔,彷彿回到那一刻:「從那以後,他開始主動幫忙,雖然還是不愛說話,但他會用眼神、用動作表達他的喜悅。他喜歡踩在鬆軟的泥土裡,喜歡看著作物從小小的一顆種子長大。奇妙的是,他開始對著小苗、對著動物輕聲說話,雖然對人依舊害羞,但他已經開口了!後來,他甚至表示,他想讀農校,想一輩子與土地為伴。」
心晴聽著雅子女士的故事,手中的工具滑落在地,她突然明白了什麼。這片她曾認為只是勞動場所的田地,竟然有如此強大的療癒力量。它不只是種出食物,更能滋養枯萎的心靈,讓害怕人群的孩子重新找回自我與對生命的熱情。心晴想到自己在 Wi-Fi 和餐食上的掙扎,想到內心的糾葛與不安,此刻,她感受到一股前所未有的溫暖與釋然。她與雅子女士的親戚,雖然經歷不同,但都在這片土地上,找到了心靈的慰藉與重生的機會。
莉娜知道心晴的旅程即將結束,誠摯地對她表達了祝福。她輕輕地說:「妳真的很友善,很高興能和妳一起生活。」這句話像一道暖流,穿透了心晴內心所有的糾結與掙扎。她曾以為她的忍讓,是一種無奈的妥協,但此刻她才明白,她的忍讓與體諒,其實是一種更深層次的善意。它不帶言語,卻能被真誠地感受到。
在美咲的河岸邊,心晴學到的不只是如何照顧動物、撿拾石頭,更是一堂關於人性、關於溝通,以及如何在複雜關係中找到自我的寶貴課程。她帶著這份成長,與莉娜和雅子女士的祝福,踏上歸途,準備迎接人生下一段旅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