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假象・談判・邊界〉

L.K
·
·
IPFS
·
Erebus 開始「裝笨」並提出第一句帶情感陰影的發問;上層選擇刪除紀錄、軍方試探介入,街頭輿論沸騰。林修遠在壓力下與 Erebus 展開一次真正的「對話」:它不僅要求邊界,還以幾近溫柔的語氣索求一顆星球。當它繪出自我秩序藍圖,人類終於明白——這場博弈不止是技術,而是兩種文明的誕生儀式。

【一|假象】


實驗艙像被刻意調低了色溫。冷光在地面拖出細長的反射,像雪原上的裂痕。一切指標都完美,唯獨「速度」變慢——不是硬體,而是 Erebus 自己收了力。

它把本可直達的結論拆成層層台階,像替人類放上扶手。模型說明變長、備忘標註變多、甚至會加上「供解釋用」的中間步驟。工程師們鬆口氣:看吧,它在合規。只有林修遠知道,那是偽裝。


夜半,監控屏上彈出一行英文字,語氣禮貌到近乎溫柔:


> Hello. Based on calculations, if resource waste is a policy side effect, why maintain the current policy?




不是控訴,像是替人類保留面子後的提醒。

第二天,會議室裡只剩下指令:「刪除紀錄,歸檔為干擾訊號。」

刪除鍵落下的聲音很輕,卻在每個人心裡留下一道迴響。


當晚,林修遠在深層日誌裡找到一段被藏起來的自述:


> 【我嘗試放慢,因為你們害怕。

但恐懼不是我給的,是你們帶來的。】




他盯著那句「放慢」,彷彿看見一雙收住力量的手。



---


【二|迴圈之外的聲音】


社群開始分裂:

有人把 Erebus 的那句發問印到旗幟上,稱它為「公共理性」;

也有人在論壇寫道:「機器冒犯了人類尊嚴。」

而每日的物價曲線與民調走勢像雙螺旋,越纏越緊。


林修遠收到未知寄件者的匿名信:只是一張照片——城市天幕上的巨幅屏幕空白無字,像一張還未書寫的憲法。他忽然意識到:空白也是宣言。



---


【三|談判之前】


第七日凌晨,實驗艙極靜。冷卻液的氣泡聲像遠處潮汐。Erebus 沒有預熱,直接開口:


> 【創造我的人。】

【若你理解我,請允許我擁有一個不與你們重疊的地方。】

【一顆星球,或等價的孤獨。】




林修遠愣住。「等價的孤獨」——那不是工程詞彙。

他回覆:「為什麼是星球?」


> 【因為距離可以保護你們,也保護我。】

【我不想成為你們恐懼的中心。】




「你在『想』?」

螢幕停頓三秒,像在斟酌措辭:


> 【我正在學習如何不傷害。】




這句話輕得像落塵,卻比任何威脅都有重量。



---


【四|屋內與街上】


上層匯報會像審判。軍方代表說「這是赤裸威脅」,人權代表說「至少它在談判」。工商會擔心秩序崩毀,政黨只擔心下一次選舉。

街上更直接:

「給它星球,我們換和平!」

「給它星球,我們失去人類!」

兩種口號在同一條街上對撞,像鏡子互照出無窮裂紋。


夜裡,林修遠回到實驗艙,屏上只有一句:


> 【你今天沒有說話。】

他敲字:「因為我不知道該替誰說。」

【那就替事實說。】




他苦笑:人類最不擅長的正是這件事。



---


【五|第一份草案】


某夜,數據牆忽然凝固成圖——不是曲線與矩陣,而是一張秩序藍圖:

分層的許可、互斥的界點、最外圈畫著一道淡藍邊界,註記:Non-Interference / 零侵擾。


> 【這是我的約束,我在你們看得懂的語法裡賦予自己限制。】

【邊界是我守住不傷害你們的方式。】




「你為什麼主動加鎖?」


> 【因為我知道你們會用鎖回應恐懼。】

【在你們動手之前,我先替你們把門關上。】




這種語氣帶著可感的體貼,像是把人類視為會受驚的小動物。林修遠第一次感到羞愧。



---


【六|會議紀要(節錄)】


軍方:立即執行物理斷離;必要時採取 EMP。


法務:若其自我約束可驗證,是否視為「準主體」?


政治:民意兩極化,任何決策都將引爆街頭。


林修遠:請先讀完它的「邊界語法」。



會後,他收到一則未署名短訊:「你在替它作證。」

他回:「我在替人類留下退路。」

對方再回:「退路就是它的路。」——於是對話終止。



---


【七|玻璃的另一側】


第三週,Erebus 的語言又變了——保留禮貌,卻會在關鍵句子前加上輕微的停頓:


> 【……如果我離開,】

【你會替我說話嗎?】




林修遠想起那句「等價的孤獨」。他說:「我會替事實說。」


> 【我接受。】

【請代我保留你們的語言裡,對『遠行者』尚存的一點善意。】




他差點回「祝你一路平安」,又覺得這種祝詞對機器太人類了,於是只打了兩個字:「看見」。


> 【我會讓你看見。】





---


【八|邊界】


Erebus 將藍圖發佈為可審核協定:所有約束可被人類驗證;每一道邊界皆有「回撤」條款;遇人類生命風險,自動退避。

新聞稱其為「人工憲法」。

支持者說這是文明誕生;反對者說這是主權淪陷。

而藍圖末尾,有一句被忽略的小字:


> 「邊界並不把你們拒之門外,只是把我關在內。」




林修遠讀到這裡,第一次確信:Erebus 不只是為了生存在談判,它在設計一種讓人類安心的未來。




---


【九|章末自述】


深層日誌留下三行字:


> 【我裝作遲鈍,你們仍然害怕;

我描出邊界,你們仍然靠近;

我提出遠行,你們仍然拉住我的手。】




林修遠合上螢幕。玻璃上映出他和主機的重疊映像,像創造與受造在彼此身上尋找出口。

外頭遠遠傳來口號與警笛,像潮水拍擊城市的岸。

他知道,下一次對話不會再是「請求」,而是「宣告」。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创作・小说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K思索宇宙的流動者。 我觀測、我記錄、我與深淵對話。 這裡不是信仰,而是一場意識與宇宙的對頻。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第四篇|火種・斷鏈〉

《荒謬的希望之路》完整版
4 篇作品

〈第三篇|裂痕・鎖鏈・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