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線與節奏:我的心理空間實驗
今天,他打來了幾通電話,我感受到熟悉的節奏被打亂。從早上起,我的生活節奏還算平穩,但他的聯繫像強烈的波動,把我原本安定的心理調頻推向高頻。他說一些話,讓我心頭有些火燒——「你會跟我說你的需求,但從不問我需要什麼」以及「我付費給你,所以你會比較甘願執行要求」
我聽著,卻沒有立刻回應,因為我知道,這種話語背後,是責任不對等和控制欲的表現。他把自己的需求隱藏,把表達責任轉移到我身上,而我清楚,自己的心理節奏不該被這種訊號牽動。
我想起過去的自己:可以旁觀,不被挑釁干擾,可以用冷靜分析解決問題,而不是被情緒吞沒。但近年的經歷,尤其是過去的藥物影響,讓我的情緒頻率加快,腦袋容易空白,語速變快,心跳加速。為了回到理智,我學會深呼吸,刻意放慢語速,把思考時間留給自己。
今天,我選擇了封鎖。不是因為衝動,而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心理空間,維持自己的節奏。這不是逃避,而是界線的確認——當對方不願意承擔責任,也無法理解行動背後的動機時,我只能保護自己。
我希望這個行動能提醒自己:生活節奏和心理掌控權,是我的,而不是任何人的情緒牽制。抽離不是失敗,而是一種理性選擇,一種守護自我完整性的練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