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书|被过度期待的人:燃烧自我的故事 · 第二天

分享一個犧牲或放棄自己意願的故事。寫下你(或認識的人)為了家庭或他人,在生活或職場上,放棄個人意願或夢想,在想走的路上作出妥協與犧牲的經歷。當中放棄了什麼,又成全什麼?

hsiang6912n
·
·
IPFS
·
那一年 我選擇留下

我從來不是一個追夢的人,因為從小家裡就沒有讓我任性的空間。

我出生在一個務農的家庭,爸媽每天頂著太陽、彎著腰在田裡工作。風一吹日子就苦,雨一來收成就慘。這樣的生活,讓我從小就知道「安穩」是最難得的事。所以我選擇念理工,因為那是最有「出路」的科系之一。

我知道爸媽沒說出口的希望,就是希望我能靠自己走出一條不要像他們一樣辛苦的路。他們不懂我讀什麼,但他們相信:「這孩子以後會過得比我們好。」

可是,我有沒有想過其他的生活?

當然有。

我曾經想過去做與人接觸、比較自由的工作,不被框在格子間、數字堆裡,

我想過換一種節奏生活,不是永遠在效率與績效中追趕;

也想過離開城市,去一個比較樸實的地方過生活,或是花幾年時間去做真正想做的事。

那種想法不常講出口,因為說出來好像就太奢侈了。

畢業後我很快進入職場,找了一份穩定但毫無熱情的工作。

因為我知道,如果我不上班、如果我過得不好、如果我不穩定,爸媽就會不安。

他們不會說,但我懂。

所以我把那些想過的「如果」,全部收起來。

我放棄了什麼?

不是什麼偉大的夢,而是那個可以自由選擇生活方式的自己。

我沒有叛逆,沒有遠走,只是選擇在現實面前低頭。

但我成全了什麼?

我讓爸媽不用再為我操心,讓他們可以對親戚說:「孩子畢業有工作,做得不錯。」

很多人說我們這一代太快妥協、太早放棄。

但只有我們自己知道,我們不是不敢,而是明白自己背後站著一雙雙老繭斑斑的手。

那些手一輩子都在為生活低頭,為孩子咬牙撐著。

如果我真的有什麼夢想,那應該就是:有一天,能讓爸媽不再那麼辛苦。

哪怕只是讓他們可以不用再下田、不用再在風雨裡守著收成。

我不知道未來還有沒有機會為自己做選擇,

但我知道現在的我,沒有白活。

因為我所做的每一個選擇,都有他們的身影在裡面。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生活事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