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論自由不是免死金牌——從陸配言論事件談起
一、自由社會也有邊界
最近有新聞指出,有些陸配因為在台灣公開發表「支持武力犯台」的言論,而被驅逐出境,並且終身拒絕入境。對此,我有個朋友表示疑慮:「台灣是民主國家,應該保障言論自由,不該因為講了什麼就處處設限。」
這聽起來像是在捍衛價值,但問題是:言論自由從來都不是「你講什麼都不會有後果」的保護傘。自由不是無限上綱,它必須在保障他人權益、社會安全的前提下運作。
二、舉例說明:你會讓威脅你的人住你家嗎?
我舉了一個生活化的比喻來回應朋友:
如果有人在他自己家裡說:「我要砍你全家」,雖然我聽了會不舒服,但說真的,我也不能對他怎樣。但如果他跑到我家門口,當著我的面大喊這句話,那我一定不會讓他進來,甚至會報警處理。
這時候你還能說他有言論自由?當然有,但那是他在他家裡的自由,不是跑到我家來罵人還要求被接納的自由。
同樣的邏輯:你要在中國講「武力犯台」,那是你在你家的事。但你如果來到台灣、進到這個社會裡,卻還喊著「打這個地方」,那我們當然有權拒絕你進來。這不是打壓,而是基本的防衛。
三、言論自由 ≠ 言論無責
很多人常搞錯一件事:以為民主社會的「自由」就是可以什麼都說,說了什麼都沒事。但自由從來都不是「想幹嘛就幹嘛」,而是對自己行為負責的空間。
在你自己範圍內的言論,我們或許無法限制。但當你的言論對別人造成威脅、傷害、挑釁,尤其是針對一整個社會、體制時,那這樣的言論就不再只是「你說你的話」,而是對別人「生活秩序的破壞」。
四、耶穌的左臉,不等於台灣的政策
有些人會援引道德高地,像是:「耶穌都說了,人打你右臉,連左臉也轉過去給他打。」
但說真的,我們是在治理一個國家,不是在修行宗教。宗教的教誨是靈性的、個人的,但國家政策要考慮的是現實中的安全與秩序。
你如果真在我家門口罵我、威脅我,我如果還雙手合十、邀你進來坐,那不是寬容,是縱容。
五、不是歧視陸配,是基本防衛
有人會說:「是不是因為他是陸配所以比較嚴格?這樣不公平。」
我同意台灣對陸配的審查標準比較高,但這不是因為我們要針對誰,而是因為中國是一個對台灣存在實質威脅的政權。我們當然會特別小心那些來自中國、又發表極端主張的人。這跟你是哪一國人沒關係,跟你的立場有關。
你要在你家說什麼是你的自由,但如果你想進我家,那我有權評估你說過什麼、做過什麼,來決定要不要讓你進來。
這不是打壓言論自由,而是社會正常的防衛機制。
六、如何判斷一個人的言論有沒有參考價值?
這裡我再補一個延伸思考:不是每個人講的話都有價值。有些人講話頭頭是道,好像很有見地,但實際上你一聽就知道:「這個人只是會講話,做事根本沒辦法。」
我最不喜歡那種天天講大道理的人,好像別人都不懂一樣。真正有價值的話,是可以對現實有幫助、能解決問題的話。
所以每次有人跟我談什麼「道理」、「自由」、「權利」的時候,我心裡都會想:「你這些話放在真實生活裡有用嗎?」有用的話,我聽。沒用的話,別浪費我時間。
七、結語:自由有界,尊重才是通行證
民主社會不是毫無底線的社會。言論自由很重要,但它不是拿來傷害別人、挑釁社會的工具。你可以在你自己範圍內講話,但當你踏進別人的生活、進入別人的社會,那你也必須尊重那裡的規則。
台灣是一個自由的地方,但自由不是讓你來踐踏這裡的尊嚴與安全。真正能讓你走進來的通行證,不是你喊「我有自由」,而是你能不能尊重這個地方的底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