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廳院藝術出走:給自己的情書「三日書」徵文活動(九月:標記回憶的位置與意義|客座作家:楊翠)

恐懼的經驗

Joe
·
·
IPFS
·
大概沒多少人喜歡掀開恐懼的記憶,好不容易忘記了還要舊事重提?好不容易想起一件接近恐懼的事。

恐懼的經驗?要寫這篇文章才真的讓我恐懼起來,因為我好像沒有可馬上想到的恐懼經驗,秉持一向”不看過去與未來只把握當下好好活著”理念的我,過去不好的事都拋諸腦後,要好好回想,才記起我也算有過一些接近恐懼的經驗。

     最接近的一次應該是八年前一次心臟內科門診,醫生根據檢查結果說了一個我聽錯或他說錯的病名。拿了藥回家上網查那個病發病嚴重時致死機率超過50%,我看了簡直嚇出一身冷汗!真的是有恐懼到!回診前那兩周簡直是每天坐立不安,除了上網查治療相關資訊,心裡也真的提前面對死亡課題,翻了些死亡課題相關的書。也認真地寫下我的遺囑告訴老婆放置的地方。直到兩周後回診問醫生此病如何後續治療,他才更正說不是那個病,正確病名一字之差天淵地別,離開醫院跟老婆如釋重負,恐懼的心理才一掃而光。不過那份遺囑我還是保留,我也贊成早點立遺囑的說法,避免自己突然過世無法說出心裡真正主張,也可能造成家人的不和。

     其實回顧那時的恐懼心情並未持續兩周,否則早就得憂鬱症看身心科了。之前退休前工作上有壓力,只是預期一年後會接一件不適合我做或說我不願意接的工作,就讓我煩惱到焦慮還去看了身心科才緩解。最後一位新進人員接了那個工作我才真正解除焦慮與煩惱。我回顧我那兩周沒有恐懼到看身心科,應該是我早已看開生死有命的道理與體悟,因為之前幾年父母及同事紛紛過世的體悟,知道無常找上門就是要奮戰與接受,結果就交給老天爺。所以我努力地找治療資訊,也為未來真的突然走了做準備,沒有時間恐懼與悲傷。幸好只是兩周,如果是兩個月甚至兩年處在隨時可能猝死的陰影下,我是否還能那麼坦然面對生死?這都要經過考驗才知道。以上就是我最接近恐懼的一次經驗。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生活事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