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毛

「在風險研究中隱匿而罕見的鑑定工作,遲早會在科學家總會再站起來要求理性壟斷時變成一個問題。有關核子反應爐的研究就是基於可能發生的意外,而受限於技術的可支配性了。但好大一部份居民以及反核人士的想法卻與此大相逕庭,核能災難的潛在性才是問題的核心。更何況那些被視為極微的意外機率,就被毀滅的地方來說,這種意外的機率又太高了。

留言 2
羊毛
作者

此外,風險的特性在公共的討論中也扮演一定的角色,在風險研究中根本就沒有處理這個問題,諸如核子武器的擴散、人性(錯誤與失誤)與安全的矛盾、高科技決策所牽涉的長期性與不可逆性,影響所及將以下一代的生命做賭注。

羊毛
作者

用其他的方法來說,在風險的討論上,一般民間對文明潛在危險的態度,很明顯地在科學理性與社會理性間存在著墟隙與鴻溝。出現各說各話的情形。一方面所提出的問題是另一方面根本就無法回答的,另一方面所提出的答案卻又言不及義,並不是這一方所關注的或者是那些引發民間憂患問題的核心。(Beck 2003:18)」

Beck, Ulrich 著、賴彥如譯,2003,《風險社會——通往另一個現代的路上》(1986)。臺北市:巨流

刷完啦